1. [单选题]病人外感风寒其脉可见( )
A. 浮缓
B. 浮紧
C. 沉紧
D. 浮数
E. 沉细
2. [多选题]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是
A. 病情迁延,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B. 有自愈倾向
C. 起病缓慢、隐袭
D.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
E. 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
3. [单选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浆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近段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造成小管液渗透压升高,结果阻碍了水和NaCl的重吸收,造成的多尿属于
A. 水利尿
B. 渗透性利尿
C. 球–管平衡紊乱
D. 尿浓缩功能降低
E. 呋塞米的作用
4. [单选题]对RA血管炎描述正确的是 ( )
A. RA血管炎是常见的关节外病变,血管炎是RA严重的表现
B. RA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外径在250~400ftm之间),亦可侵犯微静脉
C. 病理特征为坏死性全层动脉炎,病变有时与典型的结节性多动脉炎无区别
D. 血管炎的发生认为是免疫复合物在血管的沉积所致
E. 血管炎可发生在RA患者关节外的任何组织
5. [单选题]患者,男,35岁,诊断肾病综合征,用强的松60m/d,2个月,尿蛋白由(++++)减为±,近一周发生上腹痛,应如何处理
A. 停用强的松
B. 加用雷尼替丁
C. 改用环磷酰胺
D. 加用潘生丁
E. 改用吲哚美辛
6. [单选题]时行感冒热毒症状明显,且多人同时发病,症状相类,当以银翘散加以下药物中的( )
A. 益气药
B. 辛温解表药
C. 攻里药
D. 清热解毒药
E. 宣肺解表药
7. [单选题]大量蛋白指
A. 尿蛋白小于150mg/天
B. 尿蛋白大于3.5g/天
C. 尿蛋白大于150mg/天
D. 尿蛋白大于1g/天
E. 尿蛋白大于2g/天
8. [单选题]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中极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病理类型为
A. 微小病变型肾病
B. 系膜增生性肾炎
C.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D. 膜性肾病
E.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9. [多选题]提插补泻法的补法是( )
A. 先深后浅
B. 重插轻提
C. 提插幅度大
D. 提插频率慢
E. 提插幅度小
10. [单选题]十年内IgA肾病患者进入尿毒症的比例为
A. 10%~20%
B. 15%~30%
C. 10%~30%
D. 20%~40%
E. 10%~15%
11. [单选题]应用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鉴别肾前性氮质血症和缺血性急性肾衰竭
A. >20支持肾前性氮质血症
B. >20支持缺血性急性肾衰竭
C. <20支持肾前性氮质血症
D. >10支持肾前性氮质血症
E. >1支持肾前性氮质血症
12. [单选题]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
A. 血液
B. 泪液
C. 汗液
D. 津液
E. 气
13. [单选题]单纯性蛋白尿是指
A. 尿蛋白<2.0g/天
B. 尿蛋白<1.0g/天,以白蛋白为主,无血尿
C. 尿蛋白>3.5g/天
D. 尿蛋白在1.0~3.5g/天
E. 蛋白尿<1.0g/天,伴有血尿
14.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佐药"功用范畴的是( )
A. 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B. 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
C. 调和诸药药性
D. 针对某些症状发挥作用
E.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15. [单选题]女性,65岁,因不洁饮食,呕吐、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庆大霉素16万U/d,第3天时尿量600ml/L,BUN轻度升高,Scr正常,尿pH6.0,第5天时尿量200ml/d,Ser860μmol/L,BUN31.2mmol/L,血钾6.80mmol/L,尿pH6.2,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维持透析5个月时尿量100ml/d,Ser1000μmol/L,Bun36.4mmol/L,病程在第3天时尿沉渣中增多明显的项目是
A. 红细胞管型
B. 白细胞管型
C. 透明管型
D. 蜡样管型
E. 颗粒管型
16. [单选题]不能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疾病是
A. 过敏性紫癜肾炎
B. 糖尿病肾病
C. 急性肾盂肾炎
D. 肾淀粉样变性
E.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17. [单选题]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患者的GFR
A. 减少至正常的80%~90%
B. 减少至正常的50%~80%
C. 减少至正常的25%~50%
D. 减少至正常的10%~25%
E. 减少至正常的10%以下
18. [多选题]结肠镜检查的禁忌证是
A. 肛门、直肠严重狭窄
B. 急性重度结肠炎
C. 妊娠妇女
D.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多次腹腔手术
E. 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精神失常及昏迷患者
19. [多选题]下列经脉中和"唇、口"相联系的有( )
A. 足厥阴肝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任脉
E. 手阳明大肠经
20. [单选题]阴或阳的某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称之为( )
A. 阴阳偏盛
B. 阴阳偏衰
C. 阴阳消长
D. 阴阳互损
E. 阴消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