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温病条辨》的作者是( )
A. 吴又可
B. 叶天士
C. 吴鞠通
D. 薛生白
E. 王孟英
2. [单选题]喘而汗出伴利遂不止,脉促者宜用( )
A. 葛根汤
B. 葛根芩连汤
C. 小青龙汤
D. 麻杏石甘汤
E. 麻黄汤
3. [单选题]不宜与甘草同用的药物是
A. 半夏
B. 瓜蒌
C. 白芍
D. 海藻
E. 贝母
4. [单选题]温热药的作用是
A. 清热泻火
B. 凉血解毒
C. 滋阴除蒸
D. 补火助阳
E. 泻热通便
5. [多选题]温病学萌芽时期的特点是( )
A. 温病学理法方药逐渐成熟
B. 温病概念隶属伤寒
C. 论述简单
D. 理论朴实
E. 有温病专著《伤寒论》
6. [多选题]以下哪项符合皮肤病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A. 有感染时应首先控制感染
B. 应从高浓度剂型用起,随着病情好转再逐步降低用药浓度
C. 宜先强烈,后温和
D. 随时注意药敏反应
E. 妇女、儿童及皮肤薄嫩部位慎用刺激性药物
7. [单选题]鼻属阳中之阳的说法是因为
A. 鼻的属性为阳
B. 鼻居阳经会聚之处
C. 鼻在面部中央
D. 鼻独属阳经支配
E. 以上都不是
8. [多选题]火疳与金疳的鉴别要点有( )
A. 金疳好发于胞睑深部,火疳好发于睑缘
B. 金疳病程较短,火疳病程较长
C. 金疳起病急,病程短;火疳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D. 金疳病位在白睛表层;火疳病位在白睛里层
E. 金疳预后较差,常波及瞳神,愈后有痕迹;火疳预后较好,一般不波及瞳神,愈后无痕迹
9. [单选题]2岁以下的小孩骨髓穿刺的部位最好选择在
A. 髂前上棘
B. 髂后上棘
C. 脊椎棘突
D. 胸骨中线第2肋间水平
E. 胫骨粗隆前下方
10. [单选题]以五更泄泻,粪质清冷,完谷不化为主症者,证属( )
A. 脾气虚证
B. 食滞胃肠证
C. 寒湿困脾证
D. 脾肾阳虚证
E. 肝郁犯脾证
11. [单选题]首先提出对伤寒方因地、因时、因人进行灵活加减的医家是( )
A. 张仲景
B. 吴又可
C. 王安道
D. 刘河间
E. 朱肱
12. [单选题]对肛门直肠局部疾病的诊断,最简单又非常有意义的检查方法是( )
A. 大便常规检查
B. 大便隐血试验
C. X线钡灌肠检查
D. 直肠镜检查
E. 直肠指诊检查
13. [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是( )
A. 《中藏经》
B. 《景岳全书》
C. 《医宗金鉴》
D. 《黄帝内经》
E. 《五十二病方》
14. [单选题]具有润泽保护、解毒收敛、止痒生肌作用的外用剂型是
A. 溶液
B. 粉剂
C. 洗剂
D. 酊剂
E. 油剂
15. [多选题]色素膜位于眼球壁中层,从前而后可分为3个部分( )
A. 虹膜
B. 睫状体
C. 巩膜
D. 角膜
E. 脉络膜
16. [单选题]提出初步诊断及依据,并拟定近期诊疗计划的是
A. 病程记录
B. 首次病程记录
C. 会诊记录
D. 专科记录
E. 出院记录
17. [单选题]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泌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是( )
A. 睑弦赤烂
B. 漏睛
C. 漏睛疮
D. 椒疮
E. 流泪症
18. [单选题]病历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入院记录需在24小时内完成
B. 出院记录应转抄在门诊记录中
C. 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室书写
D. 转出记录由转出科的住院科室书写
E. 手术记录则参加手术医师均可书写
19. [单选题]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便,伴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内镜检查:结肠有肉芽肿、溃疡、糜烂、出血、息肉等病理改变,可考虑
A. 炎症性肠病
B. 慢性细菌性痢疾
C. 克罗恩病
D. 溃疡性结肠炎
E. 肠易激综合征
20. [单选题]伤风表证患者常表现为( )
A. 恶寒重,发热轻
B. 发热重,恶寒轻
C. 发热轻而恶风
D. 发热与恶寒并重
E. 寒热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