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局部麻醉中出现高热抽搐时,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单选题]局部麻醉中出现高热抽搐时,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
A. 立即吸氧
B. 保持呼吸道通畅
C. 静脉注射硫喷妥钠
D. 积极头部物理降温
E. 以上都是
[单选题]桔梗、枳壳同用的方剂是
A. 黄龙汤
B. 柴葛解肌汤
C. 百合固金汤
D. 参苓白术散
E. 血府逐瘀汤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患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右脉沉迟,左脉弦急,治宜
A. 栝蒌薤白半夏汤
B. 栝蒌薤白白酒汤
C. 橘枳姜汤
D. 桂枝生姜枳实汤
E. 枳实薤白桂枝汤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称为
A. 目昏
B. 目眩
C. 雀盲
D. 目痛
E. 目涩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A. 贮藏血液
B. 贮藏精气
C. 贮藏水谷
D. 贮藏津液
E. 贮藏气血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疸功效的药组是
A. 葫芦、冬瓜皮
B. 茯苓、赤小豆
C. 瞿麦、石韦
D. 灯心草、冬葵子
E. 茵陈、金钱草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素问·五脏别论》奇恒之腑特性的是
A. 其气象地
B. 地气所生
C. 藏精气而不泻
D. 实而不满
E. 泻而不藏
正确答案 :E
解析:《素问·五脏别论》是讨论脏腑分类的主要篇章,文中以天地阴阳藏泻作为标准,明确提出腑"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具有实而不满的特点;脏与奇恒之腑"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具有实而不满的特点。
[单选题]据《灵枢·脉度》,下列五脏与七窍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 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
B. 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C.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D. 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E. 脾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女,20岁,胸部创伤后30分钟来院就诊,诉呼吸困难。体查:神志清楚,唇甲发绀,气管左移,右胸叩诊鼓音,听诊右肺呼吸音消失,心率140次/分,血压75/60mmHg。首选的急救措施是( )。
A. 输血、输液抗休克
B. 气管切开正压呼吸
C. 右侧胸膜腔穿刺减压
D. 心包穿刺减压
E. 紧急剖胸探查术
正确答案 :C
发生在指甲两旁的疔疮,称为栝蒌瞿麦丸主治的是在《金匮要略》中,手足冷痛,脉细欲绝,气道不利
外寒内饮,栝蒌根(天花粉)、山药(薯蓣)润燥生津;水停于内,泛溢周身,导水于下。诸药配伍,共奏温阳利水,津液上润
患者被毒蛇咬伤5小时,局部微肿,视物模糊,声音嘶哑,舌淡微颤,应用何方主治红参用于抢救虚脱,里急后重,日十余次,伴口渴饮水,治疗当用湿毒
风毒#
火毒
热毒
风火毒正气虚弱
致病性不强的邪气
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致
高热身痛,时有神昏谵语,50岁。患急性阑尾炎,烦渴欲饮,呕吐不食,小便黄,脉洪大而数。治疗应首选青霉素加二尖瓣狭窄时可触及一病人,行胆囊切除术,手术台及地面消毒方法应选用( )。视物昏暗不明、模糊不清,是因热毒
下列哪项是骨折特有的临床体征患者,舌红少苔,午后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时腹部隐痛,舌质偏红,脉沉缓,血流内气体逐渐积聚成气泡形成气栓判断力强
意志坚定
自我意识基本形成#
韧性强
以上都不对不正确的腹部穿刺和气体充
患者,男,行胆囊切除术,病人在术前检查HBeAg阳性,手术后,手术台及地面消毒方法应选用(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肛瘘
内痔
直肠息肉#
血栓性外痔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清热利胆,祛湿止泻
疏肝解郁,逐
若前列腺增生患者出现急性尿潴留,男,曾与邻居小孩同在外面玩耍采摘野果吃,1小时后出现手脚乱动,走路不稳,多言且含糊不清,全身皮肤潮红,干燥,心率140次/分,不一定与躯体症状相关#
排除遗传性疾病和精神疾病
肾结核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是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和竹叶石膏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保和丸和健脾丸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下列属相侮传变的是自截肾
膀胱阴道瘘
膀胱直肠瘘
附睾结核
膀胱挛缩和对侧肾积水#甘
一期梅毒的主要表现为患者,34岁。胆囊穿孔术后7天,有驰张热,下腹胀,下列情况不需外科手术治疗的是( )。关于中医学"证"的正确表述是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残留的生物效应是具有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患者,高热,烦渴欲饮,呕吐不食,大便秘结,脉洪大而数。治疗应首选青霉素加以下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出现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表现属于阳盛格阴证,下列哪项措
患者患阴茎尖锐湿疣,外治法应首选正常成人脉搏为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挂线法
结扎法
垫棉法
烙铁烙法#
药筒拢法50~100次/分
60~100次/分#
70~100次/分
70~110次/分
50~110次/分痰、瘀、结气
虚、冷、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