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1岁小儿诊断贫血的标准是血红蛋白低于
A. 120g/L
B. 110g/L
C. 100g/L
D. 90~60g/L
E. 60~30g/L
2. [单选题]关于骨盆内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每位孕妇在首次产前检查时,均应进行骨盆内测量
B. 测量时,孕妇取伸腿仰卧位
C. 坐骨棘间径又称对角径,正常值约10cm
D. 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约5~5.5cm
E. 骨盆内测量还应明确胎先露和胎方位情况
3. [单选题]关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护理内容,下列正确的是
A. 为防止溢乳,哺乳后将新生儿头抬高仰卧
B. 母乳喂养者应定时哺乳
C. 出生后保留胎脂2天
D. 黄疸出现过早、程度重,常为病理性黄疸
E. 乳腺肿大应挤出乳汁
4. [单选题]陈先生,66岁,护士为其测血压,为与第1次测量辨别,需重复测量。下述哪项做法错误
A. 将袖带内气体驱尽
B. 使汞柱降至0点
C. 稍等片刻后重测
D. 连续加压直到听清为止
E. 测量值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
5. [单选题]关于烧伤九分法的面积估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头颈面各分为3%
B. 双上肢为18%
C. 躯干为27%
D. 双下肢为44%
E. 会阴为1%
6. [单选题]糖尿病患者跟随电视录像学习做无糖食品,这种行为属于
A. 无意模仿
B. 有意模仿
C. 强迫模仿
D. 正强化
E. 负强化
7. [单选题]探测尿道有无狭窄可用
A. 导尿检查
B. 尿道扩张术
C. 尿道膀胱镜检查
D. 经尿道输尿管肾镜检查
E. 经皮肾镜检查
8. [单选题]用于纠正酸中毒,增加心肌应激性的药物是
A. 肾上腺素
B. 利多卡因
C. 阿托品
D. 碳酸氢钠
E. 洛贝林
9. [单选题]初产妇,30岁,胎头矢状缝与母体骨盆入口右斜径一致,小囟门位于母体骨盆左前方,其胎位是
A. 枕左横
B. 枕右横
C. 枕左前
D. 枕右前
E. 枕右后
10. [单选题]肾前型急性肾衰竭常见的原因
A. 肾中毒
B. 挤压伤
C. 大出血、休克
D. 双侧输尿管结石
E. 蛇咬伤
1.正确答案 :B
解析:贫血的标准是血红蛋白:新生儿<145g/L,6个月~6岁<110g/L,6~14岁<120g/L。
2.正确答案 :D
解析:骨盆内测量适用于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者,故选项A错误;测量时,孕妇取膀胱截石位,故选项B错误;骶耻内径又称对角径,正常值为12.5~13cm,坐骨棘间径正常值约10cm,故选项C错误;骨盆内测量只能判断各骨盆径线的大小,不能明确胎先露和胎方位的情况,故选项E错误;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故选项D正确。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 :D
解析: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出现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值在5天后快速下降。如果合并有血型不合等其他异常情况,则黄疸出现过早、且程度重,属于病理性黄疸。A、B、C、E的内容是错误的。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五章 新生儿保健”知识点进行考核】
4.正确答案 :D
解析:需重复测量时,应先将袖带内气体驱尽,使汞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再行第二次测量。
5.正确答案 :D
解析:中国新九分法: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其中头颈部为9%(1个9%)、双上肢为18%(2个9%)、躯干(包括会阴)为27%(3个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46%(5个9%+1%),故选D。
6.正确答案 :B
解析:1.通过有意模仿获得自己崇拜,羡慕的行为,如演员的举止等。
2.人类一般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来发展行为,为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强迫模仿。其中无意模仿可以让人们获得日常生活行为,有意模仿获得自己羡慕的行为。
7.正确答案 :B
解析:探测尿道有无狭窄可用尿道探条;测定膀胱压力可用导尿检查;观察输尿管有无病变可用经尿道输尿管肾镜检查;观察膀胱有无病变可用尿道膀胱镜检查;肾内异物的取出可用经皮肾镜检查。
8.正确答案 :D
解析: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中的首选药物,具有α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作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还能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不增加冠脉、脑及肺血管的阻力,因而可以保障心肌和脑的血流灌注和肺的气血交换,促使心室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提高电除颤成功率。碳酸氢钠用于纠正酸中毒,增加心肌应激性;阿托品可用于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作用;利多卡因可用于抑制室性心律失常,洛贝林呼吸兴奋剂。
9.正确答案 :C
解析:胎头矢状缝与母体骨盆入口右斜径一致,说明胎方位为枕左前或枕右后位,文中又提到小囟门位于骨盆左前方说明了胎位为枕左前。因此通过胎儿解剖位置与母体骨盆入口位置之间的关系,确定胎位。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10.正确答案 :C
解析:急性肾衰竭病因有肾前型、肾型及肾后型三种。肾前型是因大出血、休克、严重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损害,发生之前肾没有原发性损害。肾后型是肾本身没有病变,主要是由于肾至尿道发生病变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尿不能正常排出体外,最常见于双肾结石、双侧肾盂输尿管梗阻、后尿道瓣膜、外伤狭窄、肿瘤及炎症等。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