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卫生副高职称考试宝典妇女保健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真题题库(H9),更多妇女保健(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1. [单选题]治疗劳淋阳虚证的代表方是( )
A. 补中益气丸
B. 理中丸
C. 左归丸
D. 金匮肾气丸
E. 六味地黄丸
2. [单选题]关于内因性均称型胎儿生长受限正确的是
A. 多属于继发性胎儿生长受限
B. 体重、身长、头径相称,但均小于该孕龄正常值
C. 其病因是孕妇合并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
D. 各个器官细胞数量正常,但器官分化及成熟度与该孕龄不相符
E. 胎儿常有缺氧表现
3. [单选题]输卵管妊娠破裂的主要症状
A. 停经后阴道排出组织物
B. 停经、腹痛、大量阴道出血
C. 阴道大量出血伴有休克
D. 停经、腹部剧烈疼痛伴有休克
E. 贫血和外出血不成正比
4. [单选题]患者,34岁,既往有风心痛史,心功能无改变,重复刮宫产术。术中应选的避孕措施是
A. 上环
B. 工具避孕
C. 安全期避孕
D. 口服避孕药
E. 输卵管结扎术
5. [单选题]围绝经期保健
A. 合理营养
B. 保持外阴清洁
C. 防治绝经前期月经失调
D. 自然生理过程不需治疗
E. 预防生殖道萎缩及子宫脱垂的发生
6. [单选题]围生保健应从什么时间开始进行
A. 妊娠前
B. 胚胎形成
C. 妊娠早期
D. 妊娠中期
E. 妊娠28周
7. [单选题]妊娠期糖尿病,单纯饮食控制血糖控制理想,无母儿并发症,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为
A. 妊娠36周
B. 妊娠37周
C. 妊娠39周
D. 不需要提早干预,可以等待至预产期
E. 以上处理均不正确
8. [单选题]卵巢囊性肿物,其直径为多少时需手术治疗
A. >4cm
B. >5cm
C. >6cm
D. >7cm
E. >8cm
9. [单选题]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体目标不包括
A. 增加期望寿命
B. 提高生活质量
C. 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
D. 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E. 健康促进
10. [多选题]甲亢对妊娠的影响是
A. 易并发妊高征、产后出血
B. 碘酰脲类药物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甲低
C. 甲亢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D. 长效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一过性甲亢
E. 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
西医学将痛经分为( )利用腹压促进分娩最有效的情况是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原发性痛经#
生理性痛经
病理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
混合性痛经第一产程开始宫缩时
第一产程末宫缩间歇时
第二产程开始宫缩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其公平原则主要表现为惯性晚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56岁,需要手术处理的是下列脉象主病与痰饮有关是( )下述哪项不是淋病好发部位具有活血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解释生理现象#
中医学"治未病"是指(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合并胎儿窘迫不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是未病先防#
治标治本
正治反治
扶正祛邪
既病防变#子宫前屈前倾
不孕症#
卵巢巧克力囊肿#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子宫肌瘤胎心监护出现早期
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包括( )26岁足月妊娠并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Ⅱ级,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300ml,心率110次/分,宫底脐下2指。对该患者正确的治疗是45岁经产妇,葡萄胎清宫后8周,阴道不规则流血7日。近3周血hCG持续
妊娠37周,无宫缩,血细胞比容0.43。不恰当的紧急处理措施是50岁,月经不规律2年,妇科普查发现右侧卵巢-肿物6cm×5cm×4cm,质硬,活动差。最恰当的处理是产后大出血休克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大自然是一
属于金元时期的医学家有(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错误的是正常妊娠时,妊娠28周时胎儿身长及体重为NST有反应型的表现是张仲景
朱震亨#
李杲#
张从正#
刘完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宫腔以外的
中医学辨证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是( )经淋巴系统蔓延的病原体是不孕症伴有痛经患者常发生于化脓菌引起的急性输卵管炎症病变,不受累或受累最轻的部位是35岁妇女,因产后阴道有肿物脱出就诊。妇科检查见宫颈外露于阴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统计变量具有的性质是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以下哪项某产妇,为其进行胎儿监护时,发现宫缩高峰后出现胎心率逐渐减慢,下降幅度
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过程学术争鸣的时期是( )引起"着痹"的主要邪气是( )女,34岁,白带增多3个月。妇查见宫颈中糜,其处理方法是以下关于10个月婴儿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为采取辅助生殖技术患者提供的服务内容
中医学和西医学相比,最重视( )绝经后子宫肌瘤短期内迅速增大伴疼痛或伴阴道出血应考虑根据Erikson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行为发展的自主发展阶段为( )辨病论治
辨证论治#
异病同治
已病防病
扶正祛邪感染
囊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