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所谓“治痰先治气”“治湿兼理脾”,即是( )理论的具体应用。
A. 津能载气
B. 气能生津
C. 津能生气
D. 气能行津
2. [单选题]“水火不济”反映的是( )两脏间的平衡失调。
A. 肝与肾
B. 脾与心
C. 心与肝
D. 心与肾
3. [单选题]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
A. 重阴必阳
B. 寒极生热
C. 阴损及阳
D. 寒者热乏
1.正确答案 :D
解析: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的运动。如若气虚,推动作用减弱,气化无力进行,或气机郁滞不畅,气化受阻,都可以引起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并形成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也可以称为“气不化水”。临床上要消除这些病理产物及其产生的病理影响,常常将利水湿、化痰饮的方法与补气、行气法同时并用,所谓“治痰先治气”“治湿兼理脾”,即是气能行津理论的具体应用。
2.正确答案 :D
解析:“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肾既交,水火既济。”
3.正确答案 :D
解析: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寒极生热、重阴必阳均属于阴阳相互转化:阴损及阳属于阴阳消长关系。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