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关于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首发部位常为面部某肌群
B. 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
C. 运动抽动症状此起彼伏,并渐向上肢或下肢发展
D. 抽动常可受意志克制数分钟到数小时
E. 大多发病于12~15岁
2. [多选题]医院康复训练中的生活行为训练包括
A. 生活自理能力
B. 就业行为
C. 社会交往能力
D. 学习行为
E. 文体娱乐活动
3. [单选题]以苯二氮类药物治疗焦虑症时,下述哪些说法不正确
A. 合并-受体阻滞剂时,应考虑有无哮喘史等禁忌证
B. 停药过程不应少于2周,以防症状反跳
C. 根据临床特点选用适当药物
D. 达到最佳有效量后维持6~8周逐渐停药
E.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
4. [单选题]确诊痴呆的主要依据是
A. CT或MRI有器质性改变
B. 有典型的家族史
C. 有先天的病因
D. 缓慢出现以智能障碍、人格改变及社会功能减退为主的临床表现
E. 智力测验智商小于70分
5. [单选题]目前的研究认为:重大精神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是
A. 5-HT系统功能低下
B. 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的神经发育异常
C. 大脑皮层内DA功能低下
D. 5-HT系统功能亢进
E. 皮层下边缘系统的DA功能亢进
1.正确答案 :E
解析:此题考点为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为最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症状。多首发于头面部,如眨眼、耸鼻、皱额、张口、侧视、摇头、斜颈和耸肩等。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症状,如清嗓、咳嗽、吼叫、嗤鼻、犬叫或“啊”、“呀”等单调的声音。也可见多个部位的复杂运动抽动,如蹦跳、跑跳和拍打自己等。部分患者的抽动始终固定于某一部位,另一些患者的抽动部位则变化不定,从一种表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例如,开始为眨眼,持续一、两个月后眨眼消失,继之以斜颈。还有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症状,如有皱额、斜颈和上肢抽动等。这类抽动障碍起病于学龄早期,4~7岁儿童最常见,男性为多。抽动症状在一天内多次发生,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一年。
2.正确答案 :ACE
解析: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文体娱乐活动的训练。
3.正确答案 :D
解析:以苯二氮类药物治疗焦虑症,一般要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到最佳有效治疗量后维持2~6周逐渐停药,停药过程不应少于2周,以防症状反跳。
4.正确答案 :D
解析:痴呆以智能障碍为主,智力测验有助于诊断,但抑郁症患者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智测结果往往不佳,故单凭智测结果不能确诊痴呆;而家族史和CT或MRI检查只能有助于诊断,不能作为特异性的诊断依据;有先天病因造成的智力减退应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
5.正确答案 :B
解析:神经发育异常学说逐渐成为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家们认为神经发育异常可能是重大精神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表现为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包括额叶、颞叶内侧及海马等脑区的灰质和白质减少和体积缩小,而不同脑区发育异常则分化为各种不同的精神疾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