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药学发展阶段一般被划分为
A. 原始医药、古代医药、医药分业、现代药学
B. 古代医药、医药分业、现代药学、后现代药学
C. 原始医药、医药分业、现代药学、后现代药学
D. 原始医药、古代医药、现代药学、后现代药学
E. 原始医药、医药分业、近代药学、现代药学
2. [单选题]下列关于双氯芬酸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芳基烷酸类甾体抗炎药
B. 加碳酸钠炽热炭化,加水煮沸,过滤后,滤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C. 适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神经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D.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
E. 又名双氯灭痛
3. [单选题]为避免哌唑嗪的“首剂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是
A. 空腹服用
B. 低钠饮食
C. 首次剂量减半
D. 舌下含用
E. 首次剂量加倍
4. [单选题]大肠杆菌长约
A. 0.1~1μm
B. 1~4μm
C. 4~10μm
D. 10~40μm
E. 40~100μm
5. [单选题]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A. 7%~8%
B. 15%
C. 20%
D. 25%
E. 30%
6. [单选题]测定样品的重复性实验,至少应有多少次测定结果才可进行评价
A. 10
B. 9
C. 8
D. 5
E. 3
7. [单选题]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
A. 赖氨酸
B. 丙氨酸
C. 谷氨酸
D. 亮氨酸
E. 脯氨酸
8. [单选题]下列不是常用防腐剂的是
A. 羟苯乙酯
B. 山梨酸钾
C. 醋酸氯己定
D. 吐温80
E. 苯扎溴铵
9. [单选题]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称为
A. 耐受性
B. 变态反应
C. 后遗效应
D. 毒性反应
E. 耐药性
10. [单选题]碱性不同生物碱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
A. 简单萃取法
B. 酸提取碱沉淀法
C. pH梯度萃取法
D. 有机溶剂回流法
E. 分馏法
1.正确答案 :A
解析:药学发展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古代到19世纪末,是天然药物利用时期,极大部分是纯天然药物。第二阶段:19世纪末合成药物的兴起阶段,化学药物及其治疗的概念得以深化。eg:百浪多息、磺胺类药物等的出现。第三阶段:20世纪40-60年代,大量化学药物的合成并上市,以及生化药物的兴起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阶段,多个学科的紧密交叉联系,更多选择性高、药效强、专一性更强的药物的快速发展,如基因靶向药物的发展,
2.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双氯芬酸钠又名双氯灭痛,为芳基烷酸类甾体抗炎药,淡黄色结晶,有刺鼻感与引湿性,略溶于水。含有氯原子,加碳酸钠炽热炭化,加水煮沸,过滤后,滤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适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神经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3.正确答案 :C
4.正确答案 :B
解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占粪便干重的1/3。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
5.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要点为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构成,其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种类为红细胞。
6.正确答案 :B
解析:答案:B。测定样品的重复性实验,至少应有9次测定结果才可进行评价。
7.正确答案 :C
解析: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本题选C。
8.正确答案 :D
解析:常用的防腐剂有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苯扎溴铵、醋酸氯己定等,吐温属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9.正确答案 :E
解析:耐药性 也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现象。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疗效就明显下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一些常用药物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较长,使用范围广泛的药物,细菌的耐药往往较为严重。
10.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根据生物碱的碱性差异最常用的分离方法为pH梯度萃取法,将生物碱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游离转溶于有机溶剂中而依次被萃取出来。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