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消风散与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均有
A. 防风、甘草
B. 柴胡、白术
C. 当归、白芍
D. 羌活、防风
E. 白芍、白术
2. [单选题]消风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细辛
B. 秦艽
C. 桑叶
D. 胡麻
E. 薄荷
3. [单选题]车前子入汤剂时,其用法是
A. 烊化
B. 另煎
C. 先煎
D. 包煎
E. 后下
4. [单选题]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是错误的
A. 附子先煎
B. 旋覆花包煎
C. 阿胶烊化兑服
D. 鹤草芽入煎服
E. 生大黄后下
5. [单选题]舌之两侧所候脏腑一般是
A. 心
B. 肾
C. 肺
D. 肝胆
E. 脾胃
6.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
A. 因而越之
B. 扬之
C. 彰之
D. 减之
E. 引而竭之
7. [单选题]小柴胡汤的组成是
A. 柴胡、黄芩、半夏、枳实、干姜、人参、甘草
B. 柴胡、黄芩、干姜、人参、茯苓、甘草、大枣
C. 柴胡、黄芩、黄芪、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D. 柴胡、黄连、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E.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
8. [单选题]患者头胀且痛,胸闷,口不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缓。其证候是
A. 中暑
B. 暑湿
C. 伤暑
D. 以上均非
E. 伤湿
9. [单选题]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 天冬 西洋参
B. 荷梗 黄连
C. 知母 党参
D. 连翘 竹叶
E. 人参 麦冬
10. [单选题]“谷疸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治用
A. 栀子大黄汤
B. 硝石矾石散
C. 茵陈五苓散
D. 大黄硝石汤
E. 茵陈蒿汤
1.正确答案 :A
2.正确答案 :D
3.正确答案 :D
解析:车前子
性能: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2013
应用:
1.淋证,水肿。
2.泄泻。
3.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翳障。善清肝热而明目。
4.痰热咳嗽。能清肺化痰止咳。
用法用量:煎服。宜包煎。
4.正确答案 :D
解析:(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5.正确答案 :D
6.正确答案 :B
7.正确答案 :E
解析: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大柴胡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证为正气不足,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所致。治宜和解少阳。方中柴胡为少阳经专药,清透少阳之邪,并疏泄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为臣药。配合柴胡,一升一降,是本方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共为佐药。
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
大、小柴胡汤具和解少阳之功。但小柴胡汤专治少阳证,适宜于邪踞少阳,正气不足,胆胃不和者。而大柴胡汤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以和解为主,辅以泻下。
8.正确答案 :E
9.正确答案 :B
解析: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中以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合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荷梗可以解暑清热,又可理气宽胸;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
清暑益气汤与竹叶石膏汤皆可治暑热耗伤气津之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脉虚数等。但竹叶石膏汤以石膏与麦冬为主,功善清热泻火养阴,辅以人参、半夏调和脾胃,重在清解余热,兼以益气生津和胃。清暑益气汤以西洋参、石斛、麦冬为主,功善益气养阴,重在益气养阴生津。
10.正确答案 :E
解析: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