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潜伏期
A. 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
B. 宫口扩张3~8cm
C. 宫口扩张3cm至10cm
D. 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
E. 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8cm
2. [单选题]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为( )
A. 6个月左右
B. 8~10个月
C. 10~12个月
D. 12~18个月
E. 24个月左右
3. [单选题]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
A. 倒放
B. 竖放
C. 平放
D. 斜放
E. 侧放
4. [单选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
A. 产生血小板抗体
B.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C. 机体免疫功能缺陷
D. 铁缺乏
E. 凝血因子缺乏
5. [单选题]艾滋病
A. 强制管理的传染病
B. 监测管理的传染病
C. 严格管理的传染病
D. 不必进行管理的传染病
E. 不必向有关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疫情
6. [单选题]呼吸中枢所在的位置是(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脑桥
E. 延髓
7. [单选题]门静脉的交通支中,下列哪项错误
A. 胃底、食管小段交通支
B. 直肠下段、肛管交通支
C. 前腹壁交通支
D. 腹膜后交通支
E. 肠系膜血管交通支
8. [单选题]重症肺炎和轻型肺炎的区别是
A. 持续高热
B. 唇周发绀,伴三凹征
C. 肺实变体征
D. 咳嗽气促明显
E. 中毒症状明显,并累及全身其他系统
9. [单选题]小儿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低于( )
A. 50ml
B. 80ml
C. 30ml
D. 100ml
E. 120ml
10. [单选题]根据健康信念模式,人们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而戒烟属于
A. 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严重性
B. 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易感性
C. 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
D. 对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所遇障碍的认识
E. 对自身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
1.正确答案 :A
解析:潜伏期是指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至子宫颈扩张3cm,此期子宫颈扩张速度较慢。活跃期是指从宫颈扩张3cm至子宫颈口开全到10cm,此期子宫颈扩张速度显著加快。第一产程又称作宫颈扩张期,是指从有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
2.正确答案 :D
解析: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1.5~2.0cm,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1~1.5岁时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饱满常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
3.正确答案 :C
解析: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4.正确答案 :B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对恶性细胞不能识别与消灭,使之得以繁殖,最终导致白血病。ITP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多认为血小板相关抗体或抗血小板抗体等自身抗体的形成在ITP的发病机制中非常重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该题针对“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 :C
解析: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
6.正确答案 :E
解析:呼吸中枢在延髓。吸气和呼气两组神经元交替兴奋,形成呼吸周期。
7.正确答案 :E
解析: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在4个交通支:胃底、食管小段交通支;直肠下段、肛管交通支;前腹壁交通支;腹膜后交通支。当门静脉入肝血流受阻时,可通过这些交通支分流到腔静脉。因此选项E错误。
8.正确答案 :E
解析:轻型肺炎病变只局限在呼吸系统,重症肺炎中毒症状明显,并累及全身其他系统。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小儿肺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
9.正确答案 :A
解析:小儿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低于50ml,新生儿无尿指每公斤体重少于0.5ml/h。
10.正确答案 :A
解析:根据健康信念模式,人们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而戒烟属于知觉疾病意识,即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严重性。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