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阴中求阳"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交感
B. 阴阳对立制约
C. 阴阳转化
D. 阴阳互根互用
E. 阴阳消长
2. [单选题]饮留胃肠证的临床表现是
A. 脘腹痞胀,水声辘辘,泛吐稀涎或清水,舌淡苔白滑,脉弦
B. 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质稀,胸闷心悸,喉中哮鸣
C. 咳嗽咯痰,痰质黏稠,脘痞纳呆,呕吐痰涎
D. 咳嗽,胸胁饱满,支撑胀痛,随呼吸、咳嗽、转侧而痛
E. 全身皆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苔润,脉濡缓
3. [单选题]“三偏征”提示病变在
A. 内囊
B. 脑桥
C. 中脑
D. 小脑
E. 延髓
4. [单选题]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
A. 3岁前
B. 4岁前
C. 5岁前
D. 6岁前
E. 7岁前
5.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妊娠剧吐临床表现的是( )
A. 择食、食欲不振
B. 恶心呕吐频繁
C. 呕吐物中有胆汁或咖啡渣样物
D. 脉搏增快
E. 体温升高
6.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病理性舌象表现的是
A. 肥胖之人舌多胖大而质淡
B. 消瘦之人舌体偏瘦而舌色偏红
C. 老年人舌色较暗红或带紫暗色
D. 儿童的舌质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
E. 以上都是
7. [单选题]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有压痛提示何部位病变
A. 上颌窦
B. 筛窦
C. 额窦
D. 蝶窦
E. 视网膜
8. [单选题]具有清气分实热、退蒸功效的药物是( )
A. 石膏
B. 白薇
C. 栀子
D. 芦根
E. 胡黄连
9. [单选题]急性肺脓肿的典型X线表现是( )
A. 两上肺多发纤维空洞,周围纤维索条,斑片状密度较高的阴影
B. 中下野大团片状致密阴影内见液平呈厚壁空洞
C. 肺野边缘部见甚细的薄壁空洞
D. 团块边缘有毛刺或呈分叶状,中心有空洞,内壁不光整,有结节
E. 大片状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的阴影
10. [单选题]治疗血短瘀滞,多配用补气、行气药,是由于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生气
E. 血能载气
1.正确答案 :D
解析: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及自和与平衡,它是从不同角度说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表达了阴阳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所以临床上对阳损及阴导致的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当以补阳为主,兼以补阴的阴中求阳的方法进行治疗。所以,"阴中求阳"的理论依据是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故本题选D。
2.正确答案 :A
解析:痰饮即饮停胃肠证,临床表现为脘腹痞胀,呕吐清涎,胃中振水音,肠间水声辘辘;悬饮即饮停胸胁证临床表现为胸胁饱满、胀痛,咳嗽、转侧则痛增,脉弦。
3.正确答案 :A
解析:三偏征是指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又叫三偏综合征。提示病变在内囊。
4.正确答案 :E
解析:7岁前小儿脑的发育基本完成,智力发育很快,早期教育智力开发至关重要,可塑性很强。
5.正确答案 :A
6.正确答案 :E
解析:舌象的生理变异:正常舌象受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可以产生各种生理性变异。(1)年龄因素的影响:儿童的舌质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老年人的舌色较暗红或带紫暗色。(2)女性生理特点的影响:在月经期可因蕈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点刺增大。月经过后可以恢复正常。(3)禀赋体质因素的影响:舌象可以出现一些差异。如肥胖之人舌多胖大而质淡;消瘦之人舌体偏瘦而舌色偏红;禀赋不足,体质较弱者,可见先天性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4)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舌象因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会相应发生一定的变异。如夏季舌苔多厚,色偏黄;秋季舌苔多偏干;冬季舌多湿润等。
7.正确答案 :B
解析:各鼻窦区的压痛检查:①上颌窦:医师双手固定于病人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询问有无压痛,并比较两侧压痛有无区别。也可用右手中指指腹叩击颧部,并询问有否叩痛。②额窦:一手扶持病人枕部,用另一拇指或食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异。也可用中指叩击该区,询问有无叩击痛。③筛窦: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④蝶窦: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进行检查。故本题选B。
8.正确答案 :B
解析:白薇:清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具有清气分实热、退蒸功效。
9.正确答案 :B
10.正确答案 :B
解析:气能行血,是指血液的运行离不歼气的推动作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肺气的推动及肝气的疏泄调畅,因此,气体充盛,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血液的正常运行才能得以保证。反之,气体亏少则无力推动血行,或气机郁滞不通亦不能推动血行,都会产生血瘀的病变。再者,气的运行发生逆乱,升降出入失常,也会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出现血液妄行的病变,如气逆者血随气升,气陷者血随气下等等。所以临床上在治疗血行瘀滞时,常常配合补气、行气的药物,即是气能行血理论的实际应用。故本题选B。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