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儿童风湿热的相关发病机制是
A. 病毒感染是主要因素
B. Ⅲ型变态反应
C. Ⅳ型变态反应
D. I型变态反应
E. 链球菌感染是主要因素
2. [单选题]在下列患者中最为适合共同参与模式的是
A. 昏迷患者
B. 精神病患者发作期
C. 智障患者
D. 长期慢性病患者
E. 婴幼儿患者
3. [单选题]初产妇,25岁,因第二产程延长,行产钳助产。产后阴道流血约800ml,诊断为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应是
A. 胎盘剥离延缓而出血
B. 胎盘娩出后出血无血块
C. 胎盘未娩出时出血不止
D. 胎儿娩出后立即流血不止
E. 胎盘娩出后阵发性出血时多时少
4. [单选题]一足部患有严重溃疡的糖尿病患者,经治疗病情未减轻,且有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此时为保证患者的生命而需要对其进行截肢。这里包含的冲突是
A. 有利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
B. 有利原则与尊重原则的冲突
C. 不伤害原则与有利原则的冲突
D. 不伤害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
E. 不伤害原则与尊重原则的冲突
5. [单选题](2013)在底物足量时,生理条件下决定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是
A. 酶含量
B. 钠离子浓度
C. 温度
D. 酸碱度
E. 辅酶含量
6. [单选题]男,53岁。因寒战、高热、大汗一周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观察前述症状隔天发作一次,经血涂片检出疟原虫,结合病史可能的诊断为
A. 间日疟或卵形疟
B. 间日疟
C. 三日疟或卵形疟
D. 恶性疟
E. 卵形疟
7. [单选题]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病人应立即注射的药物是
A. 解磷定
B. 阿托品
C. 哌替啶
D. 肾上腺素
E. 麻黄碱
8. [单选题]女,32岁。咳嗽,间断咯血3周伴低热、乏力、纳差、进行性消瘦,胸部X线片示右肺上叶虫蚀样空洞。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浸润性肺结核
B. 肺癌
C. 肺脓肿
D. 肺囊肿合并感染
E. 支气管扩张
9. [单选题]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A. AR
B. RR
C. OR
D. PAR
E. AR%
10. [单选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A. 应用糖皮质激素
B. 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C. 应用祛痰止咳药
D. 增强免疫功能
E. 抗感染治疗
11. [单选题]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A. 美托洛尔
B. 贝那普利
C. 硝苯地平
D. 氢氯噻嗪
E. 哌唑嗪
12. [单选题]患者发热,无力,食欲减退,腹痛,以左下腹明显,腹泻早期稀便,大便次数增多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并有里急后重。应诊断为
A. 急性胃肠炎
B. 急性细菌性痢疾
C. 肠伤寒
D. 食物中毒
E. 肠阿米巴痢疾
13. [单选题]与Asherman综合征有关的是
A. 子宫
B. 垂体
C. 下丘脑
D. 卵巢
E. 无正确选项
14. [单选题]发热1周、疑似伤寒的患者,此时阳性率最高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是
A. 胆汁培养
B. 粪便培养
C. 肥达反应
D. 血培养
E. 尿液培养
15. [单选题]在糖异生和糖酵解途径中均起作用的酶是
A. 果糖二磷酸酶
B. 磷酸甘油酸激酶
C. 丙酮酸羧化酶
D. 葡萄糖激酶
E. 丙酮酸激酶
16. [单选题]真正结缔组织病包括
A.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进行性全身性硬皮病(PSS)、多发性肌炎(PM)、结节性多动脉炎(PN)
B. SLE、RA、PSS
C. SLE、RA、P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D. SLE、RA、贝切特综合征、干燥综合征
E. SLE、PSS、RA、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039;s granulomatosis)、脂膜炎
17. [单选题]妊娠期母体循环血容量达高峰的时期是在妊娠
A. 28~30周
B. 32~34周
C. 36~38周
D. 20~22周
E. 24~26周
18. [单选题]男,54岁。昏迷6小时,轻度黄疸,口有腥臭味,双侧肢体肌张力对称性增高,瞳孔等大。尿蛋白及尿糖均阴性,A/G=25/35,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 脑血管意外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 安眠药中毒
D. 肝性脑病
E. 尿毒症
19. [单选题]酪氨酸在体内不能转变生成的是
A. 肾上腺素
B. 黑色素
C. 延胡索酸
D. 苯丙氨酸
E. 乙酰乙酸
20. [单选题]亚急性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
A. 肠球菌
B. 牛链球菌
C. 表皮葡萄球菌
D. 草绿色链球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1.正确答案 :B
解析:A组链球菌的蛋白质抗原与人体心瓣膜和脑等组织存在交叉抗原性,可引起交叉免疫反应。这一交叉反应在风湿热瓣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非常重要。
2.正确答案 :D
解析:在医患关系中,长期慢性病患者(D)比较适合共同参与模式,因为这类患者长期患病,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一些医学知识和培养了一些能力,具备共同参与的条件。而A、B、C和E属于丧失或缺乏自主能力的患者,不能够参与疾病的诊治、护理活动,因此也不适合共同参与模式的医患关系。
3.正确答案 :E
解析: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其所致的产后出血表现为胎盘娩出后阵发性出血时多时少,故E选项正确。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常在胎盘娩出后出血自止。其余选项均不正确。
【该题针对“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4.正确答案 :C
解析:截肢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但是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5.正确答案 :A
解析: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6.正确答案 :A
解析:疟疾的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寒战常持续20~60分钟,随后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可达40℃以上,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但神志清楚。发热常持续2~6小时。随后开始大量出汗,体温骤降,持续时间约为30分钟-1小时。各种疟疾的两次发作之间都有一定的间歇期。间日疟和卵形疟的间歇期约为48小时,三日疟约为72小时。恶性疟约为36~48小时。反复发作造成大量红细胞破坏,可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脾大。恶性疟病人于短期内发生大量被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破坏,可诱发血红蛋白尿,发生肾损害,甚至引起急性肾衰竭。本例患者寒战、高热、大汗症状隔天发作一次,故可诊断为间日疟或卵形疟。答案为A。
7.正确答案 :B
解析:有机磷酸酯类进入人体后,与胆碱酯酶牢固结合,形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使胆碱酯酶失活,体内大量乙酰胆碱堆积而引起临床症状。阿托品选择性阻断M受体,在很大剂量时也阻断N受体,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等作用。用于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抢救,能缓解N样症状,大剂量时可对中枢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应用的原则是早期、足量、反复用药。解磷定为胆碱酯酶复活药,在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需要与阿托品合用,单独应用不能迅速缓解中毒症状。故本题选B。
8.正确答案 :A
解析:乏力、咳嗽、低热、盗汗、痰中带血考虑为肺结核。胸片示:右肺上叶尖段炎症,伴有空洞形成,考虑为浸润性肺结核。
9.正确答案 :A
解析: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中,当进行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发病(死亡)率多少时,用的是归因危险度。它表示相对于暴露人群而言,消除了这个暴露因素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发病概率。本题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区别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有关的几个概念。
10.正确答案 :E
解析: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多为并发感染引起,此时最重要的就是针对诱因,控制感染,从而解除气道阻塞的可逆因素,尽量缩短发作时间,阻止肺气肿进一步恶化。故选E。
11.正确答案 :A
解析:G受体阻滞剂可引起支气管痉挛,禁用于哮喘患者。
12.正确答案 :B
解析: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大便。
13.正确答案 :A
解析:1.Asherman综合征即人工流产后宫颈或宫腔黏连,由多次流产,术后感染及术后卵巢功能低下引起,临床出现闭经,月经过少和不孕 。
14.正确答案 :D
解析:①血培养:是诊断的依据,病程早期即可阳性,第7~10日阳性率可达90%,第三周降为30%~40%,第四周时常阴性;②骨髓培养:骨髓培养性率较血培养高,尤适合于已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血培养阴性者;③粪便培养:潜伏期即可阳性,第3~4周可高达80%,病后6周阳性率迅速下降,3%患者排菌可超过1年;④尿培养:病程后期阳性率可达25%,但应避免粪便污染;⑤玫瑰疹: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检切片也可获阳性培养。肥达反应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确诊要靠培养。
15.正确答案 :B
解析:在糖酵解反应中,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与3-磷酸甘油酸互变,因这一过程反应可逆,所以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起作用。D和E是糖酵解的关键酶,A和C是糖异生的关键酶,这些反应均不可逆,故排除。
【该题针对“糖代谢”知识点进行考核】
16.正确答案 :AE
解析: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是一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结缔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变为粘液性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及坏死性血管炎。传统的结缔组织病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17.正确答案 :B
解析:从孕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5%,平均增加约1500ml,维持此水平至分娩。血容量增加包括血浆及红细胞增加,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浆约增加1000ml,红细胞容量约增加500ml,出现血液稀释。
18.正确答案 :D
解析:该患者有轻度黄疸,A/G倒置,提示其原发病为肝病,A、B、C选项均无此表现;尿毒症可有低清蛋白血症,A/G倒置,但该患者尿蛋白及尿糖均阴性,不选E,故可确定选D。且该患者表现为昏迷,四肢肌张力高,已进入肝性脑病Ⅳ期(昏迷期)。
19.正确答案 :D
解析:苯丙氨酸在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下生成酪氨酸,该酶是一种加单氧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所以酪氨酸不能逆行转变生成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属必需氨基酸,是体内不能合成的。酪氨酸在体内可转变为肾上腺素,酪氨酸经酪氨酸羟化酶催化生成多巴(3,4-二羟苯丙氨酸),多巴脱羧后生成多巴胺,在肾上腺髓质中,多巴胺可转变生成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酪氨酸还可转变为黑色素,在黑色素细胞中经酪氨酸酶催化,后又经一系列的转化形成吲哚醌的聚合物即为黑色素。酪氨酸还可在酪氨酸转氨酶催化下生成对羟苯丙酮酸,后者经尿黑酸等中间产物进一步转变成延胡素酸和乙酰乙酸。
20.正确答案 :D
解析:亚急性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是短暂性菌血症,各种感染或细菌寄居的皮肤粘膜的创伤(如手术、器械操作等)常导致暂时性菌血症;口腔组织创伤常致草绿色链球菌菌血症;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创伤和感染常引起肠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葡萄球菌菌血症见于皮肤和远离心脏部位的感染。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