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麦格雷戈认为:"人是喜欢工作的、负责的,能够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该理论是
A. Y理论
B. X-Y理论
C. z理论
D. X理论
E. X-Z理论
2. [单选题]关于冠心病的发病,叙述正确的是
A. 多发生于40岁以上
B. 女性多
C. 体力劳动者多
D. 中国比欧美国家多
E. 生活贫穷的地域多
3. [单选题]关于术后患者的营养评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患者没有体重下降则说明无营养不良
B. 血清白蛋白≤25g/L说明为重度营养不良
C. 氮平衡正常为正值
D. 淋巴细胞总数是评估营养不良的重要指标
E. 正常三头肌皮褶厚度男性大子女性
4. [单选题]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辅助检查不正确的是
A. 心电图检查
B. X线检查
C. 超声心动图
D. 胎儿电子监护仪
E. 腹部B超
5. [单选题]有效通气量指的是
A. 肺泡通气量
B. 每分通气量
C. 潮气量
D. 最大通气量
E. 肺活量
6. [单选题]社区的功能不包括( )
A. 生产、分配、消费、协调和利用资源的功能
B. 家庭化的功能
C. 社会控制的功能
D. 社会参与的功能
E. 相互支援的功能
7. [单选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和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是
A. 吸烟
B. 感染
C. 大气污染
D. 遗传因素
E. 变态反应
8. [单选题]发病之前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颞部搏动性头痛,可反复发作并伴有家族史的头痛类型可能为
A. 偏头痛
B. 颅内高压性头痛
C. 耳源性头痛
D. 鼻源性头痛
E. 精神性头痛
9. [单选题]患者林某,男,3岁,1周前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入院治疗,发病后患儿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哭闹,扁桃体、颊黏膜等多处出现化脓灶,昨日患儿出现腹泻症状,病原学检测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最有可能发生
A. 环境感染
B. 交叉感染
C. 自身感染
D. 医源性感染
E. 不属于医院感染
10. [单选题]浅昏迷和深昏迷的主要区别为
A. 有无自主运动
B. 角膜反射及防御反射是否存在
C. 对声、光刺激的反应
D. 有无大、小便失禁
E. 能否被唤醒
1.正确答案 :A
解析: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般人 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因此,人是“自动人”。
2.正确答案 :A
解析:冠心病的发生率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上;脑力劳动者多;欧美国家多;生活富裕的地域多。
3.正确答案 :B
解析:术后患者如发生水钠潴留,则体重无下降也可能存在营养不良,故A不对;血清白蛋白是评价营养不良的指标之一,其值≤25g/L说明重度营养不良,故B正确;氮平衡正常值为±1,故C不对;正常男性脂肪含量小于女性,所以三头肌皮褶厚度小于女性,排除E;淋巴细胞为免疫指标,在严重感染时受干扰,仅作为参考项目。因此选B。
4.正确答案 :E
解析:1.心电图检查 提示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改变、T波异常等。2.X线检查 显示有心脏扩大,尤其个别心腔的扩大。3.超声心动图 更精确地反映各心腔大小的变化,心瓣膜结构及功能情况。4.胎儿电子监护仪 预测宫内胎儿储备能力,评估胎儿健康。故选择答案E。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 :A
解析:肺泡通气量指吸气时每分钟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为有效通气量。
6.正确答案 :B
解析:社区中的个体的发展受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以具有社会化的功能,而不是家庭化。
7.正确答案 :B
解析:吸烟使支气管纤毛运动受抑制、气管净化功能减弱、肺泡中吞噬细胞功能减弱,这些都有利于细菌移植到支气管,吸烟与慢支的发生相关,故排除A;大气污染对支气管黏膜造成损害,纤毛清除功能下降,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遗传因素可能是慢支的易患因素,与题干不符,故排除D;变态反应可使气管收缩或痉挛,与题干不符,故排除E;反复、长期的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慢支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
8.正确答案 :A
解析:偏头痛是一类发作性且常为单侧的搏动性头痛,在我国也有大量患者因偏头痛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多数患者有家族史。
9.正确答案 :B
解析:2001年颁布实施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指出: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有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此病例中患儿出现了新病原体引发的新的感染,因此应属于医院感染中的交叉感染。
10.正确答案 :B
解析: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可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前者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无反应,强刺激(如压眶)时可有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浅反射存在;后者意识完全丧失,强刺激也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故浅昏迷和深昏迷的主要区别为角膜反射及防御反射是否存在。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