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中国药典》采用以下何法测定维生素E含量
A. 酸碱滴定法
B. 氧化还原法
C. 紫外分光光度法
D. 气相色谱法
E. 非水滴定法
2. [单选题]哪种抗癌药在体内需经转化才有抗癌作用
A. 放线菌素D
B. 环磷酰胺
C. 阿糖胞苷
D. 羟基脲
E. 氮芥
3. [单选题]热原不具有的性质是
A. 耐热性
B. 水不溶性
C. 不挥发性
D. 滤过性
E. 可被吸附性
4. [单选题]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
A. 红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淋巴细胞
D. 血小板
E. 嗜碱性粒细胞
5. [单选题]溴丙胺太林主要用于
A. 散瞳验光
B. 感染中毒性休克
C.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D. 缓慢型心律失常
E. 麻醉前给药
6. [单选题]具有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作用的是
A. 奥斯脑
B. 七叶内酯
C. 海棠果内酯
D. 双香豆素
E. 黄曲霉素
7. [单选题]关于碘解磷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剂量过大本身也可抑制胆碱酯酶
B. 能使被有机磷酸酯类抑制的胆碱酯酶活性恢复
C. 与体内游离的有机磷酸酯类直接结合
D. 能迅速制止肌束颤动
E. 对乐果中毒的疗效较好
8. [单选题]刚出生的足月新生儿胃液接近
A. 酸性
B. 弱酸性
C. 中性
D. 弱碱性
E. 碱性
9. [单选题]以下关于中药制剂制备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浸出过程是去粗取精的过程
B. 乙醇和水分别作为浸出溶剂,不能混合使用
C. 应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能提高浸出溶剂的浸出效能
D. 浸出过程是以扩散原理为基础的
E. 一般药物的浸出实质上就是溶质由药材固相转移到液相中的传质过程
10. [单选题]注射时,用75%乙醇消毒是为了使细菌蛋白质
A. 变性
B. 凝固
C. 沉淀
D. 电解
E. 自溶
1.正确答案 :D
解析:《中国药典》采用气相色谱测定维生素E含量。
2.正确答案 :B
解析:环磷酰胺为烷化剂,是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在体外无抗肿瘤作用,必须先在肝脏中经细胞色素P450酶转化成醛磷酰胺,然后在组织细胞内分解成磷酰胺氮芥与DNA发生烷化后才有活性,所以答案为B。
3.正确答案 :B
解析:热原系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热原具有耐热性、不挥发性、滤过性和可被吸附性等性质。故正确答案为B.
4.正确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生理特性: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修复。功能:(1)维护血管壁完整性,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时,毛细血管脆性增高;(2)血小板还可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以修复受损血管;(3)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可被激活,参与生理止血的各个环节。
5.正确答案 :C
解析:溴丙胺太林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合成解痉药,治疗剂量可明显抑制胃肠平滑肌,并能不同程度地减少胃液分泌。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和泌尿道痉挛,也可以用于遗尿症及妊娠呕吐。故正确答案为C。
6.正确答案 :A
解析:奥斯脑是来源于蛇床子和毛当归的一种香豆素类活性成分,具有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药理活性。故正确答案为A.
7.正确答案 :E
解析:碘解磷定是AChE复活药,可使被有机磷酸脂类抑制的AChE恢复活性,还能与有机磷酸酯类结合,迅速改善N样中毒症状,对中枢中毒症状也有一定改善作用,剂量过大时其本身也可以抑制AChE,使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严重者呈癫痫样发作、抽搐、呼吸抑制。本品对不同有机磷酸脂类中毒疗效存在差异,如对内吸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中毒疗效较好,对敌百虫、敌敌畏中毒疗效稍差,而对乐果中毒则无效。故正确答案为E。
8.正确答案 :C
解析:刚出生足月新生儿胃液接近中性,其pH达6-8,但出生后24-48小时pH下降至1-3,然后又回升到6-8,直到生后2周左右其胃液仍接近中性。故此题应选C。
9.正确答案 :B
解析:最常用浸出溶剂为水、乙醇。通常选用乙醇与水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有利于选择性浸出有效成分。90%以上乙醇用于浸出挥发油、有机酸、内酯、树脂等;50%-70%的乙醇适用于浸出生物碱、甙类等;50%以下的乙醇适用于浸出蒽醌类等化合物。故此题应选B。
10.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如加热、强酸、强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等)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注射时用75%乙醇消毒是为了使细菌蛋白质变性而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