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1号胶囊的容积是
A. 1.42ml
B. 0.95ml
C. 0.67ml
D. 0.48ml
E. 0.37ml
2. [单选题]阳盛格阴所属的证是
A. 实热证
B. 实寒证
C. 虚热证
D. 虚寒证
E. 虚实夹杂证
3. [单选题]不仅能消血瘀瘕积,同时又能破气消食积的药物是
A. 川芎
B. 延胡索
C. 山楂
D. 莪术
E. 白术
4. [单选题]济川煎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 泽泻
B. 枳壳
C. 麦冬
D. 牛膝
E. 升麻
5. [单选题]下列各项,属于麻子仁丸主治病证的是
A. 气虚便秘
B. 血虚便秘
C. 阴虚便秘
D. 肾虚便秘
E. 脾约便秘
6. [单选题]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的采收期是
A. 春末夏初
B. 秋、冬二季节
C. 开花前
D. 茎叶生长最茂盛时
E. 随时可采
7. [单选题]关于药物剂型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水丸、蜜丸、煎膏剂、酒剂属于中药传统剂型
B. 片剂、胶囊剂、注射剂、颗粒剂属于现代剂型
C. 半固体剂型包括软膏剂、糊剂、煎膏剂
D. 舌下片、滴鼻剂、滴眼剂属于黏膜给药剂型
E. 合剂、气雾剂、洗剂属于灭菌制剂
8. [单选题]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功用是
A. 利水消痰
B. 温阳化气
C. 温阳利水
D. 温肺化饮
E. 温经通络
9. [单选题]治疗风湿热痹的最佳药物是
A. 独活
B. 威灵仙
C. 防己
D. 桑寄生
E. 木瓜
10. [单选题]花鹿茸二杠的皮色与锯口面的特点是
A. 外皮灰黑色,锯口面有致密的小孔,外围无骨质
B. 外皮红黄色,锯口外围多已骨化
C. 外皮灰黑色,锯口中间孔变大
D. 外皮红棕色,锯口面有致密的小孔,外围无骨质
E. 外皮黑棕色,锯口外围多已骨化
1.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解析:空胶囊规格由大到小分为000、00、0、1、2、3、4、5号共8种,容积(ml±10%)分别为1.42、0.95、0.67、0.48、0.37、0.27、0.20、0.13。
2.正确答案 :A
解析:答案:A。阳盛格阴为实热证。
3.正确答案 :D
解析:莪术辛散苦泄,温通行滞,入肝、脾经,药力较强。既善破血行气而消癥止痛,又善破气消积而除胀止痛,主治血瘀与食积之重症。
4.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济川煎的组成药物有肉苁蓉(君)当归、牛膝(臣)泽泻、升麻、枳壳(佐、使)。
5.正确答案 :E
解析:答案:E。麻子仁丸主治病证的是肠胃燥热之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舌红少津,脉细数,即脾约便秘。
6.正确答案 :B
解析:答案:B根和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半夏、太子参、延胡索等——植株枯萎前采收。
7.正确答案 :E
解析:糖浆剂
(1)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糖浆剂中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其蔗糖浓度为85%(g/ml)或64.71%(g/g)。
(2)糖浆剂的制备:
药液中加入蔗糖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热溶法:加热可使蔗糖易于溶解,且可杀灭微生物,利于保存。但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转化糖含量增加,成品颜色加深。
②冷溶法
③混合法
2.煎膏剂
煎膏剂的制备:
煎煮-浓缩-炼糖-收膏-分装成品。
炼糖(或炼蜜):煎膏剂中的蔗糖和蜂蜜必须炼制后加入,其目的在于去除杂质,杀灭微生物,减少水分,但应控制糖的转化率,以防煎膏剂产生“返砂”现象(即煎膏剂贮藏一定时间后析出糖结晶的现象)。
炼糖方法:取蔗糖加入适量水及0.1%枸橼酸或酒石酸,加热溶解保持微沸,炼至“滴水成珠”,转化率达40%-50%,即得。
收膏:清膏中加入规定量的炼糖或炼蜜,除另有规定外,加炼蜜和糖或转化糖的用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收膏时相对密度一般在1.40左右。
2.浸膏剂
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料药2~5g。浸膏剂根据干燥程度的不同,分为稠浸膏与干浸膏。稠浸膏为半固体状;干浸膏为粉末状。
3.茶剂
(2)茶剂的含义与特点:茶剂系指饮片或提取物(液)与茶叶或其他辅料混合制成的内服制剂,可分为块状茶剂、袋装茶剂、煎煮茶剂。
8.正确答案 :D
解析:苓甘五味姜辛汤由茯苓12g,甘草、干姜各9g,细辛3g,五味子3g组成。水煎服。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故答案选D。
9.正确答案 :C
解析:防己苦、辛,寒,既能祛风除湿止痛,又能利水消肿,尤善治风湿热痹及水肿兼热者。故选C。
10.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花鹿茸:
①锯茸:
呈圆柱状,多具1~2个分枝。
具一个侧枝者习称“二杠”
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枝顶钝圆
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较主枝略细,长9~15cm
顶端钝圆而微弯
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
密被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
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
锯口面黄白色,外围无骨质,
中间密布蜂窝状细孔
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具2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而微扁
分枝较长,先端略尖,
下部有纵棱线及突起的小疙瘩
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
但主枝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
下部有纵棱筋
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
锯口外围多已骨化
体较重,无腥气
②砍茸:为带头骨的茸,茸形与锯茸相同
两茸相距约7cm,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1对弧形骨分列两旁,习称“虎牙”
外附脑皮,皮上密生茸毛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