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泄泻初起的治疗不宜采用( )
A. 分利
B. 消导
C. 清化
D. 固涩
E. 疏解
2. [单选题]下列关于局部作用栓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熔化速度较快
B. 需加入吸收促进剂
C. 应具有缓慢持久作用
D. 脂溶性药物应选择水性基质
E. 起效较快
3. [单选题]已知1%(g/mL)枸橼酸钠溶液的冰点降低值为0.185℃,计算其等渗溶液的浓度是( )。
A. 2.61(%,g/mL)
B. 2.81(%,g/mL)
C. 2.91(%,g/mL)
D. 3.11(%,g/mL)
E. 3.31(%,g/mL)
4. [单选题]治疗热厥证的主方是( )
A. 乌梅丸
B. 四逆汤
C. 四逆散
D. 安宫牛黄丸
E. 苏合香丸
5. [单选题]可以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而被清除的药物是
A. 氯霉素
B. 多黏菌素
C. 万古霉素
D. 头孢菌素类
E. 两性霉素B
6. [单选题]重量比重量百分浓度系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以符号
A. %(g/ml)表示
B. %(ml/ml)表示
C. %(g/g)表示
D. %(ml/g)表示
E. %(ml/l)表示
7. [单选题]体虚易感冒者平素宜服( )
A. 四物汤
B. 玉屏风散
C. 八珍汤
D. 六味地黄丸
E. 肾气丸
8.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片剂稳定性所要考察的项目
A. 吸湿性
B. 性状
C. 含量
D. 有关物质
E. 溶出度
9. [单选题]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良容易产生酮症酸中毒,下列关于酮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B. 酮体是肝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
C. 酮体只能在肝的线粒体内生成
D. 酮体只能在肝外组织氧化
E. 酮体是人体产生的废物,是有毒物质
10. [多选题]使药物分子水溶性增加的结合反应有
A. 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B. 与葡糖醛酸的结合反应
C. 乙酰化结合反应
D. 甲基化结合反应
E. 与硫酸的结合反应
1.正确答案 :D
2.正确答案 :C
3.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等渗浓度的计算”。因为等渗溶液的冰点降低值为0.52℃,所以等渗枸橼酸钠溶液浓度为:0.52÷0.185=2.81(%,g/mL)。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4.正确答案 :C
5.正确答案 :D
解析:氨基糖苷类、大部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磺胺药等可以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而被清除,往往需要在透析后加用剂量;氯霉素、林可霉素、多黏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不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影响。
6.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浓度的计算。百分浓度计算:①重量比重量百分浓度系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以符号%(g/g)表示;②重量比体积百分浓度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以符号%(g/ml)表示;③体积比体积百分浓度系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毫升数,以符号%(ml/ml)表示。
7.正确答案 :B
8.正确答案 :A
9.正确答案 :E
解析:人体代谢正常的情况下,血糖能够供给人体足够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这时就不需要脂肪大量分解来提供能量。但若人体血糖量不足,为了维持血糖稳定,就会促进脂肪的分解,生成一定的能量供给人体正常需要。可是许多组织如大脑无法直接利用脂肪分解得到能量,此时需由肝脏合成一部分酮体,酮体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大脑等组织进一步分解提供能量。酮体的生成其实主要就是为了在体内葡萄糖缺乏的情况下,提供给一些无法直接利用脂肪等的特殊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能量。人在饥饿状态下或糖尿病病人缺乏胰岛素利用葡萄糖时,酮体产生就会相应增多。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经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的3种中间代谢物的总称,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酮体利用的肝外组织有心、肾、骨骼肌等(线粒体)。酮体分子小,溶于水,易透过血脑屏障及毛细血管,血中含量少。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HMG-CoA(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酶。酮体利用的酶是乙酰乙酸硫激酶和琥珀酸单酰CoA转硫酶。
10.正确答案 :ABE
解析:药物代谢反应从根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在分子上产生结构变化的反应和结合反应,前者称为Ⅰ相反应(phaseⅠ),包括药物的氧化、还原与水解反应;后者是指药物Ⅲ由I相代谢反应生成的初级代谢物在结合酶作用下与体内物质的结合反应,常称为Ⅱ相反应(phaseⅡ)。I相反应常使药物活性改变,但通常尚未完全抑制;Ⅱ相反应几乎使所有的药物失活,并增强了水溶性而易于从机体排出。药物的I相反应以氧化反应为主,包括羟化,N,O-脱烷基化,氧化脱氨,N、S、P的氧化,醇氧化,醛氧化等;还原反应有醛还原、偶氮还原及硝基还原等;水解反应主要为酯、酰胺、环氧化物水解等。药物代谢的Ⅱ相反应主要包括葡糖醛酸结合、硫酸酯结合、乙酰化、甲基化、甘氨酸结合、谷胱甘肽结合等。使药物亲水性增加的结合反应包括:与葡糖醛酸的结合反应、与硫酸的结合反应、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乙酰化结合反应与甲基化反应可降低药物的亲水性。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