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某男,20岁,右上臂撞伤,中下段成角畸形,伤后腕关节不能主动背伸,各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除考虑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外,还应首先考虑何种合并伤
A. 臂丛神经损伤
B. 肌皮神经损伤
C. 正中神经损伤
D. 桡神经损伤
E. 尺神经损伤
2. [单选题]超声鉴别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有利于诊断后者的声像图表现是
A. 胰腺局部肿大
B. 低回声病灶
C. 边界不清
D.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E. 胰管呈不均匀串珠状扩张
3. [单选题]外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适应证中,不包括
A. 所有Ⅰ类切口
B. 所有Ⅱ类切口
C. 所有Ⅲ类切口
D. 癌肿手术
E.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
4.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滑膜型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特征
A. 持续关节软组织肿胀
B. 骨质稀疏
C. 关节面非承重部分骨破坏
D. 关节间隙早期变窄
E. 骨骺增大
5. [单选题]烧伤病人早期主诉口渴,最适宜饮用( )
A. 凉开水
B. 大量糖水
C. 少量多次饮生理盐水
D. 大量茶水
E. 橘子水
6. [单选题]下列哪种移植在移植过程中始终保持有效血供
A. 心脏移植
B. 肝移植
C. 皮瓣移植
D. 肾移植
E. 胰腺移植
7. [单选题]下列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手术是
A. 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B. 慢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
C. 开放性骨折行骨折复位术
D. 皮肤裂伤后1小时行清创术
E. 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8. [单选题]关于创伤性窒息的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A. 致伤原因主要为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或胸部与上腹部受到暴力挤压
B. 机制是声门紧闭,胸内压骤升,上腔静脉血逆流,造成末梢静脉及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C. 面、颈、上胸部皮肤出现紫蓝色淤点和瘀斑,口腔、球结膜有瘀斑或出血等表现
D. 多数伤者有暂时性意识障碍,颅内静脉破裂者可发生昏迷或死亡
E. 重者需要紧急手术
9. [单选题]属于颅内压增高的病因是
A. 老年性痴呆
B. 神经系统变性病
C. 闭塞性脑血管病
D. 颅内占位性病变
E. 脑先天性疾病
10. [单选题]围手术期的术中处理,不包括
A. 特殊手术器械准备
B. 无菌技术
C. 麻醉保障
D. 重要器官功能的监护
E. 术中可能发生意外的认识和防治
11. [单选题]甲亢患者经术前准备应将基础代谢率调整至
A. +10%以下
B. +15%以下
C. +20%以下
D. +30%以下
E. +35%以下
12. [单选题]肠重复畸形的临床表现可有
A. 下消化道出血
B. 肠套叠
C. 肠梗阻
D. 腹膜炎
E. 上述各项都可出现
13. [单选题]休克时的实验室检查常具有以下特点,但不包括
A. 感染性休克常有白细胞增高,核左移,白细胞内可有中毒颗粒、核变性
B. 失血性休克红细胞和血细胞比容显著降低
C. DIC时,血小板可正常,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聚试验(3P试验)阴性
D. 血钾、血尿素氮或非蛋白氮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血pH降低
E. 肝功能损害使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L)增高
14. [单选题]关于ASAⅢ级患者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是
A. 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正常
B. 并存病较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活动
C. 患者脏器功能代偿健全
D. 患者病情危重
E. 患者接受麻醉或手术异常危险
15. [单选题]下述哪个不属癌前病变
A. 慢性萎缩性胃炎
B. 胆囊胆固醇息肉
C. 肠道绒毛腺管状腺瘤
D. 乳腺囊性增生症伴上皮增生
E. 肺泡上皮慢性不典型增生
16. [单选题]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的主要作用是( )
A. 抑制呼吸道分泌
B. 镇静
C. 记忆丧失
D. 降低基础代谢率
E. 增加心率
17. [单选题]对创伤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了解事项中哪项最不重要
A. 致伤因素作用的性质强度
B. 致伤因素作用的时间和速度
C. 受伤部位的组织和功能状态
D. 受伤者的年龄和全身状态
E. 受伤者的性别
18. [单选题]关于围手术期的范畴,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时起,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的一段时间
B. 围手术期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3个阶段
C. 围手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而进行的各项处理措施
D. 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E.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对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19. [单选题]下列哪种烧伤后可导致严重低钙血症?( )
A. 硫酸烧伤
B. 石炭酸烧伤
C. 氟氢酸烧伤
D. 生石灰烧伤
E. 磷烧伤
20. [单选题]烧伤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不正确的是
A. 早期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后括约肌开放
B. 随着休克进展,前括约肌舒张,后括约肌收缩
C. 伴有血流缓慢,微血栓形成
D. 后阻力增加,可减少血管内液体外渗
E. 微循环的变化得不到纠正,加剧组织的缺血、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