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实验室检验结果出现危急值指的是
A. 急诊检验标本的测定值
B. 医学决定水平的测定值
C. 高于参考区间的上限值
D. 低于参考区间的下限值
E. 危及患者生命的检验值
2. [单选题]测定细菌DNA中G+C的含量百分比可作为
A. 判断细菌致病力强弱的依据之一
B. 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C. 区分死菌和活菌的依据之一
D. 判断细菌对热抵抗力强弱的依据之一
E. 判断细菌繁殖速度的依据之一
3. [单选题]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不包括
A. 结节硬化型
B. 混合细胞型
C. 原始淋巴细胞型
D. 淋巴细胞为主型
E. 淋巴细胞消减型
4. [单选题]对于某些不是实验室每天开展的项目、有效期限短的试剂盒项目,或采用Crubbs法来对检测结果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当Crubbs法中若SI上限和SI下限值小于n2s时,表示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处于质控范围内
B. 该值在1s范围内
C. 该值在2~3s,处于“警告”状态
D. 该值在3s范围之外,属“失控”
E. 如不剔除该值,不可继续进行统计运算
5. [单选题]慢性肝炎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不包括
A. ALT
B. GGT
C. A/G
D. 血氨浓度
E. 白蛋白
6. [单选题]下列关于室间质评(EQA)样本的检测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A. 室间质评样本必须按实验室常规工作,由进行常规工作的人员测试
B. 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
C. 实验室在检测EQA样本的次数上可以与常规检测病人样本的次数不一样
D. 在截止日期之前,实验室对质评结果不应和其他实验室进行交流后,方回报EQA组织者
E. 实验室一定不能将EQA样品或样品一部分送到另一实验室进行分析
7. [单选题]ALP活性升高可见于
A. Paget病
B. 呆小症
C. 甲状腺功能低下
D. 恶性贫血
E. 维生素C缺乏
8. [单选题]使用谷氨酰胺的类似物作抗代谢物,不能阻断核酸代谢的哪些环节( )。
A. UMP→dUMP
B. IMP的生成
C. UMP→CMP
D. IMP→GMP
E. UTP→CTP
9. [单选题]根据老年人代谢特点,其膳食应该
A. 多食糖类
B. 大量饮水
C. 多食脂肪
D. 多食钠盐
E. 多食优质蛋白
10. [单选题]关于转录调节因子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转录因子结构均含有DNA结合域和转录激活域
B. 有些转录因子结构可能含有DNA结合域或转录激活域
C. 转录因子调节作用是DNA依赖的或DNA非依赖的
D. 通过DNA-蛋白质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发挥作用
E. 大多数转录因子的调节作用属反式调节
11. [单选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的特点不包括
A. 可对细胞内部的光学断层扫描成像
B. 对样品进行立体、动态观察
C. 具备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功能
D. 分析亚细胞结构
E. 观察DNA分子
12. [单选题]构成检测系统性能项目中不包括
A. 精密度
B. 准确度
C. 回收率
D. 分析灵敏度
E. 分析特异性和参考区间
13. [单选题]下列细胞中,血管壁与血液接触的细胞是
A. 上皮细胞
B. 内皮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单核细胞
E. 组织细胞
14. [单选题]对于实验室的仪器或设备应建立档案,所建的档案不应包括的内容有
A. 仪器或设备标识
B. 制造商的资质证明
C. 到货日期和投入运行日期
D. 目前所放置的地点和位置
E. 接受时的状况
15. [单选题]cDNA是指( )
A. 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B. 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DNA
C. 在体内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RNA
D. 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RNA
E. 在体内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16. [单选题]血压升高时,可引起
A.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抑制
B. 主动脉体兴奋
C. 心迷走神经兴奋
D. 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E. 前负荷增加
17. [单选题]血镁升高可见于
A.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B. 原发性醛固酮症
C. Addison病
D. 糖尿病酸中毒
E. 慢性腹泻
18.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中的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受阻或发生变性后可形成
A. 中毒颗粒
B. 空泡
C. 杜勒(Dobhle)小体
D. 核棘突
E. 核变性
19. [单选题]室间质量评价样品的检测
A. 实验室必须在最佳条件下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
B. 实验室必须在检测室内质控样本后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
C. 实验室必须在重新维护保养仪器并校准后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
D. 实验室必须与其测试病人样本一样的方式来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
E. 为了表示对室间质评工作的重视,必须专人负责完成
20.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粒细胞缺乏症的骨髓象特点
A. 红系及巨系基本正常
B. 粒细胞常有毒性改变
C. 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及纤维细胞等增加
D.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加
E. 粒系减少、成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