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肾内科学卫生高级职称(副高)2023真题正确答案(B7),更多肾内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1. [多选题]"火"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向上
B. 曲直
C. 温热
D. 升腾
E. 升发
2. [多选题]真性细菌尿是指
A. 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2/ml
B. 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
C. 清洁尿标本尿沉渣的白细胞≥5个/HP
D. 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E. 尿沉渣内白细胞显著增加
3. [单选题]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下述哪项正确 ( )
A. 常规用长程抑菌疗法
B. 长期使用足量的抗生素
C. 抗生素用至尿常规转阴时停药
D. 预防复发均应联用两种以抗生素
E. 首先应找寻不利因素,并设法纠正
4. [单选题]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治愈标准为 ( )
A. 主观症状消失
B. A项+尿常规转阴
C. B项+尿培养1次转阴
D. B项+每周复查1次尿常规及培养共2~3次连续转阴
E. D项+6周后复查尿培养阴性
5. [单选题]尿细菌定量培养假阴性的原因不包括
A. 近7日内使用过抗生素
B. 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不足6小时
C. 收集中段尿时,消毒药混入尿标本内
D. 感染灶间歇排菌
E. 中段尿收集不规范,标本被污染
6. [单选题]下列的无症状细菌尿患者中,不需要治疗的是
A. 老年人
B. 学龄前儿童
C. 妊娠妇女
D. 肾移植者
E. 有尿路梗阻者
7. [单选题]阴虚发热的临床主要表现为( )
A. 恶寒发热
B. 骨蒸潮热,五心烦热
C. 生气后发热
D. 劳累后发热
E. 面部烘热
8. [多选题]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机理有( )
A. 血热
B. 气虚
C. 血瘀
D. 虚热
E. 血虚
9. [单选题]下列哪项内容有助于鉴别肾盂肾炎和膀胱炎
A. 尿路刺激征
B. 尿中白细胞满视野
C. 伴RBC5~10/HP
D. 尿中有白细胞管型
E. 伴有腰痛
10. [单选题]药物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其肾间质中较少发现的细胞为
A. 单核细胞
B. 淋巴细胞
C. 浆细胞
D. 多核嗜酸性粒细胞
E. 以上均不是
即( )在各类尿路感染中,白细胞管型(+),尿蛋白(++),多是肝胆病变#
缺盆中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
头两侧疼痛,多与太阴经有关踏车运动实验#
Master二级梯运动实验#
散步后的心电图
长跑后的心电图
平板运动实验#煮沸
论述正确的是( )五行学说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具体体现为( )排尿次数增多伴排尿量增多的疾病包括临床病原体检测时,不正确的有关于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下列错误的是男性,23岁,Hb100g/L,血浆白蛋白30g/L,24小时
对心的系统连属,描述正确的是( )急性肾盂肾炎的病理改变不包括面青一般不见于的病证是( )一次性导尿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为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下列选项中,古人对气的别称有( )心在志为喜#
心在
对脏腑表里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 )膀胱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尿潴留24小时的病人,测肌酐为2mg/dl,尿肌酐为80mg/dl,说法正确的是心与小肠相表里#
肝与脾相表里
因职业原因有烃类化合物接触史,血压135/94mmHg,红细胞20~25个/HP,无显著贫血,血肌酐230μmol/L,从足趾走向腹、胸腔的是( )单侧肾动脉狭窄致慢性肾衰高血压呈高肾素患者,降压治疗不宜应用 ( )寒邪的性质和
肾的闭藏作用主要体现为( )酒剂的特性是( )尿毒症高血钾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 )患者,男性,25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后四天发现肉眼血尿,无皮疹与水肿,应首先怀疑体虚易感冒者平素宜服( )肾动脉栓塞的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大多循行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径的是( )肾动脉狭窄确诊需下列哪种检查不属于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的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细胞的功能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依据是病历书写的文
对下列相关事物或现象,25岁。水肿、尿少1个月。查;血压165/100mmHg,RBC+/HP,BUN12mmol/L,血钠130mmol/L。下列处理哪项错误 ( )不属于胸痹病因的是( )在Ⅰ、Ⅱ、Ⅲ导联中正确的正负极连接方式是体表属阳,体内属
下列腧穴定位中,不正确的是( )临床细菌的检验质量控制应包括真性细菌尿伴肾小管性酸中毒,可能的诊断为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关冲穴在手无名指末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少冲穴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具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 )下列选项中,不是喘证治疗原则的是( )急性肾小球肾炎时高血压的原因是血钾超过6.5mmol/L,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增宽时的正确处理是 ( )沉香#
木香
干姜
吴茱萸
陈皮宣肺散寒
健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