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心脏骤停后,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时间是
A. 6min
B. 8min
C. 10min
D. 12min
E. 14min
2. [单选题]微循环扩张期
A. 微动脉、微静脉收缩
B.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 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D. 组织灌注量增加
E. 毛细血管后括约肌收缩
3. [单选题]婴儿时,以下能量消耗占所需总能量的比例最大的一项是
A. 基础代谢所需
B. 生长发育所需
C.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D. 活动所需
E. 排泄损失能量
4. [单选题]下列与移位菌群失调原因无关的是
A. 不适当使用抗菌药物
B. 外科手术
C. 插管或介入治疗
D. 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菌结构变化
5. [单选题]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 老年人
B. 慢性病患者
C. 所有社区人群
D. 孕产期妇女及新生儿家庭
E. 社区内妇女、儿童和老年人
6. [单选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 肺纤维化
B. 支气管扩张
C. 支气管哮喘
D. 慢性支气管炎
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 [单选题]吸气时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称为( )
A. 潮气量
B. 每分通气量
C. 肺泡通气量
D. 最大通气量
E. 肺活量
8. [单选题]处理使用后针头时医务人员应
A. 回套针头帽
B. 用手去除针头
C. 弃于锐器盒内
D. 弃于医用垃圾袋内
E. 浸泡消毒
9. [单选题]根据健康信念模式,人们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而戒烟属于
A. 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严重性
B. 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易感性
C. 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
D. 对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所遇障碍的认识
E. 对自身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
10. [单选题]护理目标管理第二阶段是
A. 协议授权
B. 目标实施阶段
C. 目标制定阶段
D. 制定高层管理目标
E. 目标成果评定阶段
1.正确答案 :A
解析:心脏骤停后各重要脏器对缺氧的耐受性不同,其中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只有6分钟,因此抢救时应争分夺秒。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心脏骤停病因及发病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 :E
解析:微循环扩张期,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路大量开放,组织灌注更加不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毛细血管广泛扩张,而后括约肌仍处于收缩状态。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内的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3.正确答案 :A
解析:婴儿时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占总需要能量的50%~60%,以后随年龄而递减。
4.正确答案 :E
解析:移位菌群失调:/\n/也称定位转移或易位,即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本来无菌的部位定植或定居,如大肠中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转移到呼吸道或泌尿道定居。其原因多为不适当地使用抗生素,即该部位的正常菌群被抗生素抑制或消灭,从而为外来菌或过路菌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定植的条件。外科手术、插管等侵入性诊疗容易引发移位菌群失调;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大面积烧伤病人等也易于发生移位菌群失调。/\n/移位菌群失调表现为:横向转移,如下消化道向上消化道转移,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转移;纵向转移,如皮肤及黏膜表层向深层转移;肠腔向腹腔转移;经血循环或淋巴循环向远处转移。
5.正确答案 :C
解析:社区健康教育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
6.正确答案 :E
解析: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是引起肺心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COPD最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也可引发肺心病。/\n/【该题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7.正确答案 :C
解析:肺泡通气量指吸气时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为有效通气量。潮气量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呼吸器官的气量。
8.正确答案 :C
解析:为防止被污染利器(针、刀、其他利器)刺伤,应小心处理用过的尖锐物品(针及手术刀等),如使用后针头不回套针头帽,不用手去除针头,若要人为去除针头时,应使用其他技术除去针头。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锐器盒内。
9.正确答案 :A
解析: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疾病的严重性的看法,包括人们对疾病引起的临床后果(如痛苦、疼痛、伤残、死亡等)的判断以及对疾病引起的社会后果(如工作烦恼、失业、家庭和社会关系受影响等)的判断。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过高或过低均会阻碍个体采取健康行为。只有对疾病的严重性具有中等程度的判断,只才能够促进个体采纳健康行为。当个体认识到疾病的易感性和严重性之后,会感到疾病对自身的威胁,从而促使其摒弃不健康的行为,采取健康的行为。
10.正确答案 :B
解析:护理目标管理的步骤是目标制定阶段、目标实施阶段、目标成果评定阶段。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