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母乳中苯丙氨酸的含量
A. 与牛乳中含量相等
B. 相当于牛乳的1/2
C. 相当于牛乳的1/3
D. 相当于牛乳的1/4
E. 相当于牛乳的1/5
2. [单选题]根据格林模式,健康教育诊断的六个方面不包括
A. 社会诊断
B. 流行病学诊断
C. 行为诊断
D. 环境诊断
E. 资源诊断
3. [单选题]士卒犯过,罪及主帅反映了授权的什么要求
A. 量力
B. 带责
C. 可控
D. 信任
E. 制度
4. [单选题]乳牙全部出齐不晚于
A. 1岁
B. 1.5岁
C. 2.5岁
D. 5岁
E. 6岁
5. [多选题]引起佝偻病性手足抽搐症的主要原因有
A. 维生素D缺乏早期,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B. 感染
C. 春、夏季阳光充足,钙沉积于骨,使血钙暂时降低
D. 饥饿
E. 人工喂养儿食用含磷高的奶制品
6. [单选题]唐氏综合征的疾病特征应除外 ( )
A. 特殊面容
B. 牙迟出错位
C. 身体,智力发育差
D. 手指粗短
E. 发热,咳嗽
7. [单选题]下面哪方法不属于授权
A. 引导帮助组织成员熟悉专业工作
B. 任命新的职务
C. 给予情感支持
D. 提供成功的角色模型
E. 给予特权
8. [单选题]患儿女.3岁。未接种麻疹疫苗,在托儿所中接触麻疹患儿,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注射。该小儿应观察
A. 5天
B. 7天
C. 14天
D. 21天
E. 28天
9. [单选题]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致病因素是
A. 外毒素
B. 荚膜
C. 磷壁酸
D. 血浆凝固酶
E. 透明质酸酶
10. [多选题]关于麻疹的预防,叙述正确的是
A. 患者隔离一般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至出疹后10天
B. 易感儿接触患儿后,从第1天起隔离观察直至出疹后21天
C. 易感儿接触患儿后用过被动免疫制剂者,应延长隔离期至28天
D. 易感儿接触患儿后5天内肌内注射麻疹疫苗球蛋白,可使其免于发病
E. 自动免疫,免疫力维持3~4周
1.正确答案 :C
解析:母乳中苯丙氨酸的含量较牛奶明显为低,相当于牛乳的1/3
2.正确答案 :E
3.正确答案 :B
4.正确答案 :C
解析:小儿从生后4-8个月起开始出牙,一般在生后6个月开始长出第一颗乳牙,而且是一对对长出。出牙规律一般是月龄减6。因此全部出齐不晚于2.5岁,即30个月
5.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下降而甲状旁腺不能代偿性分泌物增加,血钙继续降低,当总血钙低于1.75mmol/L—1.88mmol/L(<7mg/dl—7.5mg/dl=,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4mg/dl)时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为什么维生素D缺乏时机体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原因尚不清楚,推测当婴儿体内钙营养状况较差时,维生素D缺乏的早期甲状旁腺急剧代偿分泌增加,以维持血钙正常,当维生素D继续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反映过渡而疲惫,以致出现血钙降低,因此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状的患儿,会同时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产生的佝偻病的表现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的低血钙所致的临床表现。
6.正确答案 :E
解析:患儿具明显的特殊面容体征,如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有内眦赘皮,外耳小,舌胖,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头围小于正常,头前、后径短,枕部平呈扁头。颈短、皮肤宽松。骨龄常落后于年龄,出牙延迟且常错位。头发细软而较少。前囟闭合晚,顶枕中线可有第三囟门。四肢短,由于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中节骨发育不良使小指向内弯曲,指骨短,手掌三叉点向远端移位,常见通贯掌纹、草鞋足,拇趾球部约半数患儿呈弓形皮纹。
7.正确答案 :B
8.正确答案 :D
解析:潜伏期约10天(6~18天),曾接受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
9.正确答案 :A
解析: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主要物质有细菌的酶、荚膜及其他表面结构物质。
10.正确答案 :ABCD
解析:麻疹的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患儿居室通风换气每日2次并消毒,病房保持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患儿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接触者离开后立即在阳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分钟;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更换隔离衣。
(3)保护易感儿:流行期间易感儿应避免去公共场所。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18~24月龄时进行复种。体弱易感儿接触麻疹患者后及早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以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