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女性,22岁,家人发现昏迷在床上而急送医院。据说患者近来工作很"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职业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单选题]女性,22岁,家人发现昏迷在床上而急送医院。据说患者近来工作很不顺利,既往体健。体格检查:BP90/60mmHg,双瞳孔等大,直径3mm。呼吸时有酒味,心肺正常,应立即采取的抢救措施是
A. 吸氧
B. 大量输液
C. 洗胃
D. 利尿
E. 静脉滴注纳洛酮
[单选题]为及时治疗急性中毒,作为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 临床表现
B. 毒物接触史
C. 毒物分析
D. 毒物接触史+临床分析
E. 毒物接触史+毒物分析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放射性疾病其类型有
A. 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
B. 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
C. 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远期随机效应
D. 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和放射性辐射所致近期随机效应
E. 全身放射性疾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和放射性辐射所致远期随机效应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以下关于甲醇中毒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甲醇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
B. 甲醇红体内氧化和排泄均较快,故无明显蓄积作用
C. 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D. 甲醇经脱氢酶作用,代谢转化为甲醛、甲酸,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致需氧代谢障碍,体内乳酸及其他有机酸积聚,引起酸中毒
E. 由于甲醇及其代谢物甲醛、甲酸在眼房水和眼组织内含量较高,致视网膜代谢障碍,易引起视网膜细胞、视神经损害及视神经脱髓鞘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有机磷农药中毒,哪种症状出现最早( )
A. 血压升高、心律失常
B. 横纹肌纤维束颤动
C. 头晕、头痛、疲乏
D. 肌力减退
E. 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的表现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平卧位时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量至少已达
A. 500ml
B. 1500ml
C. 2000ml
D. 1000ml
E. 2500ml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某男,年龄35岁,建筑工人。夏季在某工地施工,突然感到大量出汗,全身无力来院就诊。经检查体温高达40℃,继之“无汗”和意识障碍等。此工人可能患有
A. 日射病
B. 中暑
C. 热衰竭
D. 热痉挛
E. 休克
正确答案 :A
应注意( )下列选项中,或痰黏难咯,或喘息胸痛等症状的邪气是( )肝在五行属木,忌单纯使用止血药#
瘀阻出血慎用炭类止血药#
分证分型辨证论治#发汗#
滋阴
养血
益气
扶阳防己黄芪汤
苓桂术甘汤#
五苓散
茵陈蒿
不寐临床上可表现为( )心悸病证中常见脉象有( )抢救经呼吸道吸入的急性中毒,首要采取的措施是慢性中毒治疗的最佳方案为毫针刺法中常用的行针手法有( )下列不属于杀虫脒发病机制的是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中毒
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无杂音。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乙醇在消化道中被吸收入血,施用有机磷农药(除个别农药外)者可事先涂抹于暴露的皮肤处的是急性苯中毒的主要表现为血证的主要病因为( )恶露过期不止,质稠,有块
临床上脾虚湿阻病人可见( )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不包括下面哪一项中医理论体系的萌芽和奠基阶段是( )从事振动作业的人,主要引起骨关节病变的振动为黑苔
舌体胖嫩#
舌淡紫
苔白腻#
舌边有齿痕#立即进行毒物检测
舌赤肿胀而苔黄,男性,62岁,既往患乙肝、肝硬化病史20年,近6天来出现大便不畅、烦躁不安,昼夜颠倒。查体:肌张力增高,血氨正常。为解除患者便秘症状,口内有金属味,尿AIA升高,可诊断为以下各种情况中
按诊的内容,临床上常用的有( )反映铅在体内含量的指标是泄泻的临床症状有( )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脾气不足型崩漏的病机为( )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与以下因素有关引起"行痹"的主要邪气是( )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主要可用于( )根据取象比类,肝属五行中的( )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 )痰火扰神型狂病的治疗主方是( )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 )解释生理现象#
解释病理传变#
指导诊断疾病#
说明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我国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取决于邪正的盛衰,其病理变化有( )吸入下列哪种毒物可引起
患者因体质虚弱,38岁。双下肢对称性紫癜。实验室检查:束臂试验(+),可诊断为重度中毒滞针
后遗感
弯针
晕针#
气胸5μPa
10μPa
15μPa
20μPa#
30μPa在出现胆碱能危象前出现四肢运动障碍
一般在96小时内出现感觉障碍
在
在推拿手法中,常与搓法、捻法一同配合运用,组成治疗中的结束手法的是( )弦脉主病有( )哪项不是职业病的特征以下不属于重度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的是推法
捏法
抖法#
摇法
拿法肝胆病#
痛证#
痰饮#
疟疾#
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