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以下哪种因素对心理治疗的疗效影响比较小
A. 治疗者的倾听、同情心
B. 医患关系
C. 治疗方法
D. 治疗者的交际能力
E. 患者的动机、求治欲
2. [单选题]下列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用药原则正确的是
A. 开始剂量要大,症状缓解后即停药
B. 按需要不定期给药或间断服用
C. 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治疗量,病情缓解后,继续使用维持剂量
D. 对于首次发作患者尽可能的合并两种或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
E. 长期使用小剂量治疗
3. [单选题]神经症的共同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 起病通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B. 病程多迁延或呈发作性
C. 通常将病态体验与客观现实相混淆
D. 自知力基本完整
E. 发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4. [单选题]下面有关癫痫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抗癫痫治疗尽可能单一用药,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B. 在治疗癫痫的基础上根据精神症状选用致癫痫作用少的药物
C. 癫痫症状完全控制后,继续维持抗癫痫药物治疗3~5年未再发可减药,逐步减药的时间不应少于1年
D. 依据癫痫的类型选择抗癫痫药物,并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E. 抗癫痫治疗无效换药时,原药可以骤然停用
5. [单选题]目前的研究认为:重大精神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是
A. 5-HT系统功能低下
B. 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的神经发育异常
C. 皮层下边缘系统的DA功能亢进
D. 5-HT系统功能亢进
E. 大脑皮质内DA功能低下
6. [单选题]CCMD-3是采用了哪一种分类
A. 病理分类
B. 症状分类
C. 解剖分类
D. 兼用症状分类和病因病理分类
E. 病因分类
7. [单选题]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终生患病率约为1%
B. 60%的患者起病于15~55岁
C. 男性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为10~25岁
D. 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普通人群平均寿命缩短约8~16年
E. 女性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为25~35岁
8. [单选题]对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的素质一般不要求
A. 宗教信仰
B. 健康的心理
C.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D. 责任感
E. 职业道德
9. [单选题]下列关于慢性抽动障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表现为简单的或复杂的发声抽动
B. 表现为简单的或复杂的运动抽动
C. 症状累及广泛
D. 病程往往少于1年
E. 常累及上下肢及躯干
10. [单选题]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神经症最基本的核心症状是
A. 焦虑
B. 恐惧
C. 强迫
D. 抑郁
E. 精神衰弱
1.正确答案 :C
解析:对心理治疗的疗效影响有治疗者的交际能力,治疗者的倾听、同情心,患者的动机、求治欲,医患关系。故选A
2.正确答案 :C
解析:对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通常采用逐渐加量法。一般1~2周逐步加至有效治疗剂量,在症状获得较为彻底缓解的基础上,仍要继续以原来的有效剂量巩固治疗数月,然后可以缓慢减量进入维持治疗。若一种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不推荐合并用药。
3.正确答案 :C
解析: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其共同特征为: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起病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患者的自知力基本完整,通常不会把病态体验与客观现实相混淆,即患者的现实检验能力未受损害;社会功能相对完整;病程大多持续迁延,部分呈发作性。
4.正确答案 :E
解析:癫痫性精神障碍治疗原则为抗癫痫治疗尽可能单一用药,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依据癫痫的类型选择抗癫痫药物,并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在治疗癫痫的基础上根据精神症状选用药物,注意选择致癫痫作用较弱的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需长期坚持用药,癫痫完全控制后,继续维持治疗3~5年未再发可逐步减药,逐步停药的时间不少于1年。抗癫痫治疗无效需更换另一种抗癫痫药时,原药不能骤然停用,应缓慢减药,以防止发生癫痫持续状态。
5.正确答案 :B
解析:神经发育异常学说逐渐成为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研究领域,科学家们认为神经发育异常可能是重大精神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表现为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包括额叶、颞叶内侧及海马等脑区的灰质和白质减少和体积缩小,而不同脑区发育异常则分化为各种不同的精神疾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
6.正确答案 :D
解析:CCMD-3是兼用症状分类和病因病理分类。即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病因明确、病理清楚的精神障碍主要采用病因病理分类,如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可卡因所致精神障碍等。对占精神障碍绝大多数的"功能性精神障碍"则采用症状学分类,如焦虑性障碍、疑病症等。
7.正确答案 :B
解析:研究发现,90%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5~55岁。
8.正确答案 :A
9.正确答案 :D
解析:此题考点为慢性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多数患者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抽动,少数患者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发声抽动,一般不会同时存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抽动部位除头面部、颈部和肩部肌群外,也常发生在上下肢或躯干肌群,且症状表现形式一般持久不变。某些患者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在病程中交替出现。例如,首发为简单的皱额和踢腿,持续半年后这些症状消退,继之以清嗓声的发声抽动。抽动的频度可能每天发生,也可能断续出现,但发作的间隙期不会超过2个月。慢性抽动障碍病程持续,往往超过1年以上。
10.正确答案 :A
解析: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当本我的冲动与超我发生冲突时,自我将需要运用理性机制来调节这种冲突并缓解冲突引起的焦虑。当自我力量不足以抵御或缓解这些焦虑时,则会产生神经症性冲突。因此,焦虑被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是神经症最基本的核心症状。当焦虑转换为躯体症状时,则表现为癔症的转换性症状;当焦虑被分离出意识时,则表现为癔症的分离性症状;焦虑被转向外部世界的对象时,则表现为恐怖症;焦虑被隔离开时,表现为强迫症状;如果焦虑被直接体验,则表现为焦虑症。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