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舌赤肿胀而苔黄,多由于( )
A. 热毒壅盛
B. 心脾有热
C. 心脾两虚
D. 中毒
E. 脾胃湿热
2. [多选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包括( )。
A. 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
B. 减少ADR的危害
C. 促进新药的研制开发
D.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E. 了解药品间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3. [多选题]儿童用药的一般原则是
A. 明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
B. 根据儿童特点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案
C. 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D. 密切监护儿童用药,防止产生不良反应
E. 用药谨遵医嘱
4. [多选题]关于药物溶出速度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 溶出速度与扩散层的厚度成反比,与扩散系数成正比
B. 扩散系数受溶出介质的黏度和药物分子大小的影响
C. 溶出速度与溶出介质的体积无关
D. 溶出速度与温度无关
E.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溶出速度
5. [多选题]关于液体制剂的防腐剂叙述正确的是
A.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弱碱性溶液中作用最强
B.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广泛应用于内服制剂中
C. 醋酸氯己定为广谱杀菌药
D. 苯甲酸其防腐作用是靠解离的分子
E. 山梨酸对真菌和酵母菌作用强
6.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糖尿病患者应用不同制剂的胰岛素应在不同时间给药
B.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随时停药
C. 给药间隔应根据药物半衰期来决定
D. 抗菌药一般在症状控制后尚需使用一段时间
E. 长期应用维持量的糖皮质激素,应在上午8:00左右给药
7. [多选题]按诊的内容,临床上常用的有( )
A. 按肌肤
B. 按胸胁
C. 按脘腹
D. 按手足
E. 按腧穴
8. [多选题]哺乳期妇女禁用的神经系统用药有( )。
A. 左旋多巴
B. 卡马西平
C. 洛伐他丁
D. 苯巴比妥
E. 奥沙西泮
9. [多选题]药物可能会通过哪些方式影响另一药物的吸收
A. 改变肠道菌群
B. 改变给药途径
C. 改变胃肠道pH值
D. 影响胃排空速度,改变肠蠕动
E. 竞争相互作用的受体
10. [多选题]根据2013年1月发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某药品零售企业在员工请假需要调班时,不得由其他岗位人员代为履行职责的岗位有
A. 质量管理岗位
B. 质量验收岗位
C. 处方审核岗位
D. 处方调配岗位
E. 药学服务岗位
1.正确答案 :AB
2.正确答案 :ABCD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和意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包括:①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②减少ADR的危害;③促进新药的研制开发;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3.正确答案 :ABCD
解析:本题考查儿童用药的一般原则。儿童用药的一般原则有:①明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②根据儿童特点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案;③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严格掌握用药剂量;④密切监护儿童用药,防止产生不良反应。用药谨遵医嘱是新生儿合理用药的原则。
4.正确答案 :ABE
解析: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可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分析:dC/dt=kS(Cs-C),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为药物表面积,Cs为药物的溶解度,C为溶液中药物浓度。上式表明,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k、药物粒子的表面积、溶解度、溶出介质中的药物的浓度梯度(Cs-C)成正比。对于给定的药物,Cs不变。增加药物的表面积S,如微粉化,就可以增加药物的溶出。溶出过程如形成漏槽状态(溶出药物很快转移,C近似为0)有利于溶出。k与温度、扩散层厚度等有关。所以提高温度,搅拌(降低扩散层厚度)可促进溶出。溶出介质的体积小,溶液中药物的浓度(C)高,溶出速度慢;体积大,则C小,则溶出快。
5.正确答案 :BCE
解析: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丙酸钙、双乙酸钠、乳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等。山梨酸钾为酸性防腐剂,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尼泊金酯类(即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不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性能稳定且毒性低于苯甲酸。苯甲酸分子态的抑菌活性较离子态高,故在酸性中抑菌活性高。
6.正确答案 :ACDE
7.正确答案 :ABCDE
8.正确答案 :ABDE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哺乳期妇女禁用的药物”。哺乳期妇女禁用的神经系统用药有:左旋多巴、金刚烷胺、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唑吡坦、甲喹酮、奥沙西泮、氟硝西泮、三唑仑、氟哌利多、氟哌啶醇、氯普赛顿、氟伏沙明、赖氨酸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可待因、尼美舒利、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萘普生、金诺芬、别嘌醇、麦角胺、羟考酮、丁丙诺非、吗啡、戊四氮、贝美格、士的宁、吡拉西坦、他克林。所以,选项A、B、D、E符合题意。选项C的“洛伐他丁”属于哺乳期妇女禁用的循环系统用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DE。
9.正确答案 :ACD
解析:药物吸收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有:①受胃肠道的酸碱度影响。药物一般多呈弱酸性或弱碱性,弱酸性药物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吸收较好,不宜与弱碱性药物同服。②改变胃肠道运动功能。在胃内能被迅速吸收的药物,若与可减慢胃的排空速率的药物同服,则延长在胃内的滞留时间而增加吸收。③改变肠道的吸收功能。对氨基水杨酸钠可引起肠道吸收障碍,与利福平合用可减少其吸收,血药浓度降低。④络合与吸附。四环素、氟喹诺酮类遇钙、镁、铁、铝、铋离子可发生络合,影响其吸收。⑤改变肠道菌群。地高辛在肠道可经正常菌群代谢成双氢地高辛,若合用红霉素,则抑制了正常菌群,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
10.正确答案 :AB
解析:第二十三条从事质量管理、验收工作的人员应当在职在岗,不得兼职其他业务工作。新版《GSP》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