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 )。
A. 肺之大络
B. 胃之大络
C. 脾之大络
D. 心之大络
2. [单选题]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
A. 气能生血
B. 气能摄血
C. 津能载气
D. 津血同源
3. [单选题]“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典出( )。
A. 《史记》
B. 《周易》
C. 《论语》
D. 《孟子》
4. [单选题]治疗气、血、痰、火、湿、食之六郁证,最宜选用的方剂是( )。
A. 失笑散
B. 越鞠丸
C. 桂枝茯苓丸
D. 清气化痰丸
5. [单选题]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B. 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 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6. [单选题]正气的基本概念是( )。
A. 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B. 防御外邪侵袭之卫气
C.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之气
D. 根于下焦之元气
7. [单选题]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思则( )。
A. 气下
B. 气消
C. 气上
D. 气结
8. [单选题]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
A. 寒与热
B. 上与下
C. 动与静
D. 邪与正
9. [单选题]治疗心阳不振型心悸,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 神阙、中脘
B. 关元、中脘
C. 气海、足三里
D. 关元、足三里
10. [单选题]所谓“治痰先治气”“治湿兼理脾”,即是( )理论的具体应用。
A. 津能生气
B. 气能生津
C. 津能载气
D. 气能行津
1.正确答案 :B
解析:《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2.正确答案 :D
解析:津血同源,是指血和津液皆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对于失血患者,不宜妄用汗法;对于多汗夺津或因吐、泻等致津液大量丢失的患者,不可轻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此即“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3.正确答案 :B
解析:《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为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4.正确答案 :B
解析:越鞠丸主治气、血、痰、火、湿、食之六郁证。
5.正确答案 :A
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学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6.正确答案 :A
解析: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于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的防御能力具体表现在抵御外邪入侵、驱邪外出、修复调节能力及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等方面。
7.正确答案 :D
解析: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的表现为:“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悲则气消,思则气结。”
8.正确答案 :D
解析:阴阳的基本特性,是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属于阳的范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属于阴的范畴。寒与热、上与下、动与静都是基本的阴阳概念。虽然邪气和正气各自可以分出阴阳,但就邪与正而青,是不符合阴阳属性的基本要求的,所以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
9.正确答案 :D
解析:关元穴为小肠经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心与小肠相表里,足三里为足三阳经的交会穴,加此二穴可共同起到振奋心阳的作用。
10.正确答案 :D
解析: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的运动。如若气虚,推动作用减弱,气化无力进行,或气机郁滞不畅,气化受阻,都可以引起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并形成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也可以称为“气不化水”。临床上要消除这些病理产物及其产生的病理影响,常常将利水湿、化痰饮的方法与补气、行气法同时并用,所谓“治痰先治气”“治湿兼理脾”,即是气能行津理论的具体应用。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