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川贝母与浙贝母相同的功效是( )
A. 润肺止咳
B. 开郁散结
C. 清热化痰
D. 润肠通便
E. 降气化痰
2.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蒸制的主要目的不是便于切片的是:
A. 木瓜
B. 天麻
C. 黄芩
D. 红参
E. 桑螵蛸
3. [单选题]蜜炙药物时,蜜通常用量为
A. 10%~20%
B. 30%
C. 20%~25%
D. 35%
E. 40%
4. [多选题]黄土汤由哪些药物组成( )
A. 灶中黄土、黄芩、阿胶
B. 当归、附子、人参
C. 干地黄、白术
D. 附子、甘草
E. 干姜、半夏
5. [单选题]下列药材除哪个外均为种子入药
A. 菟丝子
B. 马钱子
C. 葶苈子
D. 牵牛子
E. 覆盆子
6. [单选题]米炒时每100kg药物的米用量一般为:
A. 10kg
B. 20kg
C. 30kg
D. 40kg
E. 50kg
7. [单选题]治疗风寒表证兼有水肿小便不利,应首选( )
A. 防己
B. 桂枝
C. 茯苓
D. 麻黄
E. 生姜
8. [单选题]药材北苍术与茅苍术横切面主要区别为
A. 北苍术木栓层无石细胞带
B. 皮层无油室
C. 韧皮部宽大
D. 皮层有纤维束,木质部纤维束大
E. 纤维束与导管相间排列
9. [单选题]患者,男,27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宜选( )
A. 黄芩
B. 苦参
C. 龙胆
D. 黄连
E. 黄柏
10. [单选题]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或恶心呕吐,或肠鸣泄泻,舌苔白腻,脉濡或缓者,治疗的最佳选方为
A. 半夏泻心汤
B. 芍药汤
C. 理中丸
D. 桂枝汤
E. 藿香正气散
1.正确答案 :C
解析:川贝母与浙贝母均为清化热痰药;川贝母具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之功;浙贝母具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之功。故C正确。
2.正确答案 :E
3.正确答案 :C
解析:炼蜜温度116~118℃。用炼蜜炮制润肺止咳和补中益气的药物。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通常用量为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如每100kg药物,百合用炼蜜5kg,百部片蜜炙用炼蜜12.5kg,瓜蒌、桂枝用炼蜜15kg,麻黄、枇杷叶、金樱子用炼蜜20kg。故此题应选C。
4.正确答案 :ACD
5.正确答案 :E
解析:覆盆子药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干燥果实。因其果实“乃似覆盆之形”,故名覆盆子。因其叶呈掌状分裂,主产于华东,故又名掌叶覆盆子、华东覆盆子。而菟丝子、马钱子、葶苈子、牵牛子等药材均为种子入药。故本题应E。
6.正确答案 :B
解析: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或将米在锅底结成锅巴,将药物在锅巴上翻炒的方法。药物每100kg,用米20kg。目的:①降低毒性、矫嗅矫味,如斑蝥、红娘子等昆虫类药物,米炒后可降低毒性和矫正气味;②增强疗效,如党参米炒增强健脾止泻作用。方法:①将米置热锅中加热至起烟,投入净制或切制的药物,中火拌炒至药物变为黄色,米成焦黄或焦褐色,出锅,筛去米,放凉。②锅预热,撒入浸湿的米,使平贴锅底,中火加热至起烟并成锅巴时,投入净制或切制的药物,在锅巴上轻轻翻动药至黄色,米变焦黄或焦褐色,取出,筛取米,放凉。注意事项:①昆虫类药物,以米至焦黄或焦褐色为度;②植物类药物,以药物变黄色为度;③锅巴炒时注意不要将锅巴翻破。故此题应选B。
7.正确答案 :D
解析:[发散风寒药性能功效临床应用.png]
8.正确答案 :D
解析:北苍术根茎横切面:皮层有纤维束,木质部纤维束较大,和导管群相间排列。而茅苍术根茎横切面:①木栓层有10~40层木栓细胞,其间夹有石细胞带1至数条不等,每一石细胞约有2~3层类长方形的石细胞集成。②皮层宽广,其间散有大形油室,长径225~450μm.韧皮部狭小。③形成层成环。④木质部内侧有纤维束,和导管群相间排列。⑤射线较宽,射线和髓部均散有油室。薄壁细胞含有菊糖和细小的草酸钙结晶。故本题应D。
9.正确答案 :C
解析:根据上述描述症状,该患者应用龙胆。龙胆具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之功;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聋耳鸣,惊风抽搐,胁痛口苦等症。故C正确。
10.正确答案 :E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