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以下关于呼吸主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呼吸微弱,多是肺肾之气不足,属于内伤虚损
B. 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是热邪内盛,气道不利,属于实热证
C.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扇动,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的称为喘
D. 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的,称为少气,多因气虚所致
E. 胸中郁闷不舒,发出长叹的声音,称为郑声
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麝香药理作用的是
A. 镇静
B. 提高中枢耐缺氧能力
C. 平喘
D. 抗心肌缺血
E. 兴奋子宫平滑肌
3. [单选题]配制1000ml某注射液,为调成等渗(该注射液的冰点下降度为0.05℃),需加的氯化钠是
A. 10.0g
B. 8.1g
C. 9.0g
D. 8.2g
E. 8.5g
4. [单选题]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糊粉粒中有草酸钙小簇晶的药材是
A. 吴茱萸
B. 小茴香
C. 砂仁
D. 五味子
E. 槟榔
5. [单选题]剂型属于液体状的是
A. 煎膏剂
B. 茶剂
C. 稠膏剂
D. 干膏剂
E. 流浸膏剂
6. [单选题]患者,女,3岁。高热神昏,惊厥抽搐,尿赤便秘,舌红绛苔干黄,脉数有力。治宜选用
A. 苏合香丸
B. 牛黄清心丸
C. 紫雪
D. 至宝丹
E. 安宫牛黄丸
7. [单选题]关于开窍剂运用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于热闭神昏之实证
B. 用于阳明腑实证见有神昏谵语
C. 可以长期服用
D. 加热煎煮后服
E. 用于汗出肢冷,气微遗尿,口开目合之神志昏迷证
8. [单选题]挥发油在水中常加入的增溶剂是
A. 吐温类
B. 司盘类
C. 新洁尔灭
D. 土耳其红油
E. 卵磷脂
9. [单选题]蛤粉炒阿胶时多用
A. 中火
B. 文火
C. 武火
D. 先文火后武火
E. 先武火后文火
10. [单选题]中医理论体系的最基本特点是
A. 天人相应
B. 整体观念
C. 恒动观点
D. 元气一体观
E. 辨证观点
1.正确答案 :E
解析:少气与叹息 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的,称为“少气”,多因气虚所致;胸中郁闷不舒,发出长叹的声音,称为“叹息”(古称太息),多因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所致。答案选E
2.正确答案 :C
解析:麝香的药理作用有:双向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中枢耐缺氧能力、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抗炎、兴奋子宫平滑肌、降压等。
3.正确答案 :B
解析:代入公式W=0.52-a/b ,W=(0.52-0.05)/0.58≈0.810.81X1000/100=8.1,故配制1000ml某注射液,需加8.1g氯化钠才能调成等渗。答案选B
4.正确答案 :B
解析:吴茱萸的非腺毛细胞,壁疣明显,有的胞腔内含棕黄色至棕红色物;小茴香的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糊粉粒中有草酸钙小簇晶;砂仁内的胚乳细胞皮含糊粉粒,胚细胞内含糊粉粒及油滴;五味子的中果皮薄壁细胞10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槟榔内胚乳细胞白色,念珠状,含油滴和糊粉粒。故本题选B。
5.正确答案 :E
解析:浸出药剂主要包括汤剂、茶剂、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等。剂型为液体液体状的是流浸膏剂、汤剂、合剂、口服液等,煎膏剂、稠膏剂、茶剂、干膏剂属于半流体剂型,故本题选E。
6.正确答案 :C
解析:紫雪主治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斑疹吐衄,口渴引饮,唇焦齿燥,尿赤便秘,舌红绛苔干黄,脉数有力或弦数,以及小儿热盛惊厥。故可以用紫雪治该病。故选C。
7.正确答案 :A
解析:答案:A。开窍剂的运用,首先应辨别虚实,如邪盛气实而见口噤,两手握固,脉象有力者,可用开窍剂;对于汗出肢冷,气微遗尿,口开目合的脱证,即使神志昏迷,也不宜使用。其次,阳明腑实证见神昏谵语者,治宜寒下之法,亦不宜应用开窍剂。开窍剂中的芳香开窍药物,善于辛散走窜,久服则易伤元气,故临床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中可久服。本类方剂多制成丸、散剂或注射剂,不宜加热煎煮,以免药效挥发,影响疗效开窍剂的运用,首先应辨别虚实,如邪盛气实而见口噤,两手握固,脉象有力者,可用开窍剂;对于汗出肢冷,气微遗尿,口开目合的脱证,即使神志昏迷,也不宜使用。其次,阳明腑实证见神昏谵语者,治宜寒下之法,亦不宜应用开窍剂。开窍剂中的芳香开窍药物,善于辛散走窜,久服则易伤元气,故临床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中可久服。本类方剂多制成丸、散剂或注射剂,不宜加热煎煮,以免药效挥发,影响疗效
8.正确答案 :A
解析:吐温类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作为挥发油在水中常加入的增溶剂,选A。
9.正确答案 :A
解析:蛤粉炒的操作方法:将研细过筛后的蛤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蛤粉滑利易翻动时减小火力,投入经加工处理后的药物,不断沿锅底轻翻烫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每100kg药物,用蛤粉30~50kg。答案选A
10.正确答案 :B
解析:中医理论体系的最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