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关于正常胃的声像图表现,叙述错误的有
A. 胃体部胃壁最厚
B. 经体表超声可显示胃壁呈3~5层结构
C. 最内层强回声代表黏膜层及黏膜层与胃腔的界面反射
D. 最外层强回声代表浆膜层及浆膜层与周围组织的界面反射
E. 由内向外第四层低回声代表黏膜肌层
2. [多选题]胃癌的超声特征是
A. 胃壁增厚或呈肿块状
B. 增厚胃壁及结节状肿块呈低回声
C. 胃壁五层结构消失
D. 蠕动减弱或消失
E. 中央强回声位置偏移、变小
3. [多选题]共同动脉干与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共同点是
A. 仅探测到一组半月瓣
B. 右心扩大
C. 室间隔回声中断
D. 大动脉干内径宽,其前壁与室间隔连续性中断,骑跨于室间隔之上
E. 肺动脉起源于大动脉干
4. [多选题]评价灰阶声像图的质量主要依据 ( )
A. 细微分辨力
B. 对比分辨力
C. 图像均匀性
D. 动态分辨力
E. 速度分辨力
5. [多选题]以下哪些器官组织对诊断用超声的生物学作用较不敏感
A. 心脏
B. 胎儿
C. 血管
D. 眼部
E. 肌肉
6. [多选题]影响超声造影回声强度的因素是(选择二项)
A. 微气泡大小
B. 血液酸碱度
C. 红细胞浓度
D. 微颗粒大小
E. 发射超声功率
7. [多选题]乳腺超声检查的技术有
A. A型超声
B. M型超声
C. 彩色超声
D. 三维超声
E. 超声造影
8. [多选题]内脏声像图描述的内容包括 ( )
A. 外观表述
B. 外形和大小
C. 内部回声和肿物性质
D. 脏器位置和毗邻关系
E. 血供情况
9. [多选题]关于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叙述正确的有
A. 由受力变形而产生电的效应称为压电效应
B. 由电产生变形的效应称为逆压电效应
C. 发射超声波利用了逆压电效应
D. 接收超声波利用了压电效应
E. 超声换能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
10. [多选题]脉冲重复频率(PRF)与临床检查效果的关系有
A. PRF愈高,则取样深度愈浅
B. 探测深度愈深,则可测血流速度愈低
C. 距离分辨力及速度分辨力均高
D. 取样门固定,则心脏血流参数测量不准确
E. 临床检查时,针对心脏、肢体及腹部器官血流进行权衡选择
11. [多选题]彩色血流信号“外溢”,其可能的原因包括
A. 取样门过大
B. 声束偏转(steer)角度过小
C. 彩色增益过高
D. 对高速血流使用过低速度标尺
E. 脉冲重复频率设置过低
12. [多选题]关于人体血流能量与血管参数,叙述正确的有
A. 流体能量: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简化伯努利方程(Bernoulli equation)是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所遵从的基本定律
B. 狭窄处压力阶差:简化伯努利方程可以计算狭窄口两端的压差,解释动态压强对血流梗阻的影响等
C. 脉搏:脉动血管具有弹性,人体动脉内的容积和压强具有周期性变化,叫作脉搏
D. 血管顺应性:用来描述血管容积变化和跨壁压强之间的关系,反映血管的弹性
E. 平均动脉压:就是一个心动压力波动周期的血压平均值
13. [多选题]关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叙述错误的是
A.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0%~50%
B. 声像图上能区别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
C. 囊壁较厚,囊内有粗细不均的分隔,内壁上可见实性乳头状突起
D. 肿物边缘、分隔及实性区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
E. 可探测到低阻动脉频谱
14. [多选题]冠状动脉血流量的调节因素包括
A. 心肌代谢水平
B. 腺苷
C. 甲状腺素
D. 血管紧张素
E. 肌酐
15. [多选题]肝转移瘤的诊断依据主要有
A. 有原发肿瘤病史
B. 肝内有单发或多发病灶
C. 病灶呈“牛眼”征
D. 肝回声均匀
E. 病灶有宽的晕环
16. [多选题]多普勒组织成像记录室壁运动速度的规律是
A. 舒张期速度大于收缩期
B. 心外膜速度最低
C. 室间隔运动速度快
D. 后壁运动速度慢
E. 心内膜速度最快
17. [多选题]类风湿关节炎的超声表现包括
A. 膝关节髁间软骨无破坏
B. 指骨头骨侵蚀
C. 腕关节积液
D. 肩关节无积液
E. 踝关节腱鞘囊肿
18. [多选题]关于超声波的声场分布,叙述正确的有
A.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有明显的方向性,称为超声束
B. 在远场区,声束因扩散会逐渐增宽
C. 声束有主瓣和旁瓣之分
D. 声束主瓣越细、越窄对诊断越有利
E. 声束旁瓣会产生伪像
19. [多选题]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参数包括
A. 等容舒张时间
B. 左房室瓣血流传播速度
C. 左房室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
D. 左房室瓣口E峰速度
E. 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
20. [多选题]与肢体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有
A. 脓肿
B. 动静脉瘘
C. 动脉旁路手术后高灌注综合征
D. 血栓性浅静脉炎
E. 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