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在评估饮酒量与肝硬化关系时,饮酒量引起肝损害的最低阈值在男性为
A. 20g/d
B. 30g/d
C. 40g/d
D. 50g/d
E. 60g/d
2. [单选题]肝硬化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预防肝性脑病的措施是
A. 保肝
B. 弱碱灌肠
C. 弱酸灌肠
D. 纠正酸碱失衡
E. 大量补液
3. [单选题]下列激素中下丘脑产生的是
A. 生长激素
B. 降钙素
C. 泌乳素
D.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E. 抗利尿激素
4. [单选题]青光眼
A. 月经期发作频繁
B. 头痛伴剧烈呕吐
C. 头痛伴视力障碍
D. 头痛伴癫痫发作
E. 头痛伴神经功能紊乱者
5. [单选题]超声心动图能测出心包积液,估计其液体量至少已达( )
A. <30ml
B. 50ml
C. 150ml
D. 250ml
E. 500ml
6. [单选题]男性,35岁。上腹部反复发作性疼痛5年,近来疼痛缓解的规律消失,出现持续的剧烈上腹痛及后背痛,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 穿透性溃疡
B. 胃癌
C. 胃溃疡活动期
D. 胃黏膜脱垂
E. 幽门梗阻
7. [单选题]为了解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应选择下列哪项进行复查
A. 停药当时粪便抗原检测
B. 停药后2周快速尿素酶试验
C. 停药后1个月尿素呼气试验
D. 停药后3个月血清IgM抗体检测
E. 停药后6个月血清IgG抗体检测
8. [单选题]食管癌恶性程度最高的是
A. 蕈伞型
B. 溃疡型
C. 髓质型
D. 缩窄型
E. 未定型
9. [单选题]下列发热疾病中,不伴结膜充血的是
A. 麻疹
B. 流行性出血热
C. 结缔组织病
D. 斑疹伤寒
E. 钩端螺旋体病
10. [单选题]应激性急性胃炎主要发病机制
A. 胃黏膜微循环障碍
B.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C. 亲脂性,破坏黏膜屏障
D. 黏液屏障分泌减少
E. 胆盐、磷脂酶A和其他胰酶破坏
1.正确答案 :C
解析: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脂肪沉积及肝脏纤维化,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我国现有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为:
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男性饮酒。故正确答案为C
2.正确答案 :C
解析:酸性肠道可减少氨的吸收,并促进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
3.正确答案 :E
解析:下丘脑视上核分泌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
4.正确答案 :C
解析:青光眼眼压升高,可出现头痛及视力障碍;脑囊虫为脑内异常兴奋灶,可引起癫痫发作;神经功能性头痛多发生于劳累、情绪波动及女性月经期;女性偏头痛常与月经期有关。
5.正确答案 :B
6.正确答案 :A
解析:溃疡病灶向深部发展穿透浆膜层则并发穿孔。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以第一种常见。十二指肠或胃后壁的溃疡深至浆膜层时已与邻近的组织或器官发生粘连,穿孔时胃肠内容物不流入腹腔,称为慢性穿孔,又称为穿透性溃疡。这种穿透性溃疡改变了腹痛规律,变得顽固而持续,疼痛通常放射至背部。患者长期上腹部反复不适,疼痛有规律,考虑消化道溃疡,近来规律消失,上腹痛及后背痛剧烈,所以考虑穿透性溃疡。
7.正确答案 :C
解析:停药后1个月尿素呼气试验可以测定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故正确答案选C
8.正确答案 :C
9.正确答案 :C
解析:发热伴结膜充血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结缔组织病一般无结膜充血症状。故本题答案为C
10.正确答案 :A
解析:严重创伤、大手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及其他严重脏器病变或MODS等均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严重者发生急性溃疡并大量出血,如烧伤所致称为Cushing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称为Cushing溃疡。一般认为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循环不能正常运行而造成黏膜缺血、缺氧是发病的重要环节,由此可以导致胃黏膜黏液碳酸氢盐分泌不足、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上皮再生能力减弱等改变,胃黏膜屏障因而受损。NSAID通过削弱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损害作用包括局部和系统作用两方面。前者指药物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后者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起作用。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关键腺速酶,分为两种异构体--COX-1和COX-2。COX-1在组织细胞中恒量表达,催化生理性前列腺素合成而参与机体生理功能调节;COX-2主要在病理情况下由炎症刺激诱导产生,促进炎症部位前列腺素合成。传统的NSAID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旨在抑制COX-2而减轻炎症反应,但特异性差,同时抑制了COX-1,导致胃肠黏膜生理前列腺素E合成不足。后者通过增加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促进黏膜血流增加、细胞保护等作用在维持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