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随证加减"通常是指
A. 根据当前病证病机,对被选方剂中的任何部分进行的加味或减味
B. 以当前病证与被选方方证接近为依据,对原方中的次要部分进行的加味或减味
C. 随病证的变化而选用不同方剂
D. 随病证的变化选配不同的药味
E. 根据不同证情,医生不用成方而自己随机遣药组方
2. [单选题]下列与灯芯草相拌有清肝凉血作用的是
A. 朱砂
B. 雄黄
C. 轻粉
D. 青黛
E. 天花粉
3. [单选题]内外痈均治,但长于治疗肺痈吐脓,是治疗肺痈咳吐脓血要药的是
A. 鱼腥草
B. 大血藤
C. 败酱草
D. 蒲公英
E. 板蓝根
4. [单选题]患者口噤手握、面青、身凉、苔白、脉迟有力之寒闭神昏,首选的药物是
A. 苏合香
B. 石菖蒲
C. 麝香
D. 薄荷
E. 蟾酥
5. [单选题]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宜用
A. 越鞠丸
B. 保和丸
C. 健脾丸
D. 半夏厚朴汤
E. 苏子降气汤
6. [单选题]下列适宜制成胶囊剂的是
A. 药物的水溶液
B. 易风化药物
C. 易溶性药物
D. 油类药物
E. 易吸湿性药物
7. [单选题]属于化石的药材是
A. 龙骨
B. 赤石脂
C. 玛瑙
D. 琥珀
E. 煤珀
8. [单选题]不属于调整阴阳的是
A. 损其偏盛
B. 补其偏衰
C. 阴阳并补
D. 标本兼治
E. 回阳救阴
9. [单选题]每张应用到麻醉药品片剂、酊剂、糖浆剂的处方,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A. 1日
B. 2日
C. 3日
D. 5日
E. 7日
10. [单选题]100kg药物盐炙需要的食盐量是
A. 2%
B. 10%
C. 25%
D. 10%~13%
E. 10%~15%
1.正确答案 :A
解析:"随证加减"通常是指根据当前病证病机,对被选方剂中的任何部分进行的加味或减味。故选A。
2.正确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拌衣。拌衣是指有些药物需将药物表面用水湿润,使辅料(朱砂、青黛)黏附于药材表面,增强其治疗作用,如朱砂拌茯苓、茯神、远志,麦冬等,以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青黛拌灯芯草,有清肝凉血的作用。故答案为D。
3.正确答案 :A
解析:大血藤、败酱草,均苦泄入大肠,功善清热解毒、祛瘀止痛,治肠痈腹痛、热毒痈疮及瘀血疼痛。然,大血藤性平偏凉,专入大肠,活血止痛力强,除善治肠痈外,又治跌打瘀肿、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蒲公英性寒,兼能消痈散结并通乳,又治乳痈、各种内痈、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及毒蛇咬伤;还能利湿而通淋退黄,治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板蓝根苦泄性寒,善解毒散结利咽,治大头瘟及痄腮最宜。败酱草辛苦微寒,主归胃与大肠,兼归肝,兼消痈排脓,除善治肠痈外,又善治肺痈、肝痈、血滞胸腹痛、产后瘀阻腹痛;还治湿热泻痢及咽喉肿痛。鱼腥草归肺经而有清透并具之特点,清热利尿排脓,治肺痈咳吐脓血、肺热或风热咳嗽及热淋涩痛等,味辛微寒,又能解毒消痈,治热毒疮肿及湿热泻痢。
4.正确答案 :A
解析:答案:A解析:苏合香用于寒闭神昏,为治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之要药;石菖蒲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麝香为醒神回苏之要药,用于闭证神昏、疮疡肿毒、咽喉肿痛;薄荷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蟾酥用于痧胀腹痛、吐泻、神昏,恶疮、瘰疬、咽喉肿痛及各种牙痛。因此答案是A。
5.正确答案 :A
解析:越鞠丸,中成药名。为理气剂,具有理气解郁,宽中除满之功效。主治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故此题应选A。
6.正确答案 :D
解析:当有以下四种情况时不宜制成胶囊剂:①药物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不宜制成胶囊剂,因能使胶囊壁溶解;②易溶性药物以及小剂量的刺激性药物不宜制成胶囊 剂,因在胃中溶解后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黏膜;③易风化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因可使胶囊壁变软;④吸湿性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因药物可使胶囊壁过分干燥而变脆。故此题应选D。
7.正确答案 :A
解析:龙骨,中药名。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类、犀类、三趾马、牛类、鹿类等的骨骼化石。由磷灰石Apatite、方解石Calcite以及少量粘土矿物组成。故此题应选A。
8.正确答案 :D
解析:调整阴阳的重点在于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和重建人体阴阳动态平衡。故此题应选D。
9.正确答案 :E
解析:《麻醉药品管理办法》规定:麻醉药品的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2日常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等不超过3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
10.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辅料用量及炼蜜的含水量。盐炙法:100kg药物,食盐2kg;姜汁法:100kg药物,生姜2kg;蜜炙法:100kg药物,炼蜜25kg;酒炙法:100kg药物,黄酒10~20kg;麸炒:100kg药物,麦麸10~15kg。炼蜜含水量应控制在10%~13%。故答案为A、D。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