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有"疮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
A. 黄连
B. 黄芩
C. 蒲公英
D. 板蓝根
E. 连翘
2. [单选题]朱砂、珍珠等药物的粉碎方法是
A. 混合粉碎
B. 串油
C. 水飞
D. 低温粉碎
E. 串料
3. [单选题]具有止血,补血,滋阴润燥功效的药物是
A. 制首乌
B. 桑椹
C. 旱莲草
D. 阿胶
E. 熟地黄
4. [单选题]白虎汤中配伍粳米、炙甘草的主要用意是
A. 健脾益气
B. 健脾止泻
C. 益气和中
D. 益胃生津
E. 调和药性
5. [单选题]需要"后下"的药物是
A. 生石膏
B. 薄荷
C. 车前子
D. 三七
E. 阿胶
6. [单选题]花鹿茸二杠的皮色与锯口面的特点是
A. 外皮灰黑色,锯口面有致密的小孔,外围无骨质
B. 外皮红黄色,锯口外围多已骨化
C. 外皮灰黑色,锯口中间孔变大
D. 外皮红棕色,锯口面有致密的小孔,外围无骨质
E. 外皮黑棕色,锯口外围多已骨化
7. [单选题]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
A. 30分钟
B. 45分钟
C. 60分钟
D. 90分钟
E. 120分钟
8. [单选题]《中国药典》六号筛筛目应为
A. 65目
B. 80目
C. 120目
D. 100目
E. 150目
9. [单选题]重镇安神剂的服用方法是
A. 应久服
B. 不宜久服、多服
C. 无需禁忌
D. 应少服
E. 应多服
10. [单选题]以下关于寒热主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疾病初起即有恶寒发热,多见于外感表证
B. 外感风寒常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
C. 外感风热常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
D. 表证寒热的轻重,仅与病邪性质有关
E. 表证寒热的轻重与正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1.正确答案 :E
解析:连翘苦而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素有"疮家圣药"之称。
2.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 解析:朱砂、炉甘石、珍珠、滑石粉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可用水飞法粉碎。选C。
3.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阿胶具有止血,补血,滋阴润燥功效。
4.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白虎汤中配伍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组方原理】
君 石膏——清阳明、气分大热,又止渴除烦
臣 知母—— 一助石膏清肺胃之热;又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佐 炙甘草、粳米益胃生津,使大寒之剂而无损伤肺胃之虑,甘草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药。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并可防君臣药大寒伤中之弊。
5.正确答案 :B
解析:后下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语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后5~10分钟后放入,本题选项中薄荷为芳香类药物,宜后下,故选B,生石膏宜先煎,车前子需包煎,三七宜冲服,阿胶需烊化。
6.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花鹿茸:
①锯茸:
呈圆柱状,多具1~2个分枝。
具一个侧枝者习称“二杠”
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枝顶钝圆
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较主枝略细,长9~15cm
顶端钝圆而微弯
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
密被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
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
锯口面黄白色,外围无骨质,
中间密布蜂窝状细孔
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具2个侧枝者习称“三岔”
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而微扁
分枝较长,先端略尖,
下部有纵棱线及突起的小疙瘩
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
但主枝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
下部有纵棱筋
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
锯口外围多已骨化
体较重,无腥气
②砍茸:为带头骨的茸,茸形与锯茸相同
两茸相距约7cm,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1对弧形骨分列两旁,习称“虎牙”
外附脑皮,皮上密生茸毛
7.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 《药典》2010版规定,硬胶囊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软胶囊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
8.正确答案 :D
解析:《中国药典》六号筛筛目应为100目,选D。
9.正确答案 :B
解析:答案:B。重镇安神剂含矿物、贝壳类药物,有毒性且易伤胃气,不宜久服、多服。
10.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疾病初起即有恶寒发热,多见于外感表证;外感风寒常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外感风热常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表证寒热的轻重与正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