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人参最善治
A. 中气下陷
B. 肠燥便秘
C. 阴虚火旺
D. 元气虚脱
E. 挛急疼痛
2. [单选题]既能补中益气,又可养血生津的药物是( )
A. 西洋参
B. 太子参
C. 党参
D. 人参
3. [单选题]以下关于大便主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先便后血,其色黑褐的是远血
B. 便如黏冻,夹有脓血,多为痢疾
C. 大便稀溏如糜,色深黄而黏,多属肠中有湿热
D. 先血后便,其色黑褐的是近血
E. 便稀薄如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多属寒湿
4. [单选题]头重脚轻,眩晕欲仆者,证属
A. 热极生风证
B. 血虚生风证
C. 血燥生风证
D. 阴虚生风证
E. 肝阳化风证
5. [单选题]生产、销售假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的处罚是
A.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B. 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C.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D. 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E.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6. [单选题]阿胶的功效是
A. 补气燥湿,止汗安胎
B. 补气养阴,补脾益肾
C.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D. 补气健脾,升阳举陷
E. 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7. [多选题]白术与苍术均具有的功效是:
A. 健脾
B. 祛风湿
C. 止汗
D. 燥湿
E. 利水
8. [单选题]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研究者应当在多长时间内报告有关部门
A. 48小时内
B. 8小时内
C. 12小时内
D. 24小时内
E. 72小时内
9. [单选题]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的祛风湿药是
A. 桑寄生
B. 豨莶草
C. 桑枝
D. 杜仲
E. 臭梧桐
10. [单选题]寒凉性能具有的作用是
A. 回阳
B. 平肝
C. 温里
D. 温经
E. 散寒
1.正确答案 :D
解析:甘草用于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脾气虚证,咳喘,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调和药性;人参用于元气虚脱证,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因此答案是C、B。
2.正确答案 :C
3.正确答案 :D
解析:大便稀薄如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多属寒湿;大便稀溏如糜,色深黄而黏,多属大肠湿热;便如黏冻;夹有脓血,是为痢疾。先便后血,其色黑褐的是远血;先血后便,其色鲜红的是近血。故此题应选E。
4.正确答案 :E
解析:风有内风、外风之分,一般所称肝风,均指内风而言。其症状主要以眩晕抽搐、震颤等为主。
(1)肝阳化风 临床表现常见眩晕欲仆,头胀头痛,肢麻或震颤,舌体歪斜,舌红脉弦,甚则猝然昏倒、舌强、语言不利,或半身不遂。
一般根据患者平素具有肝阳上亢的现象结合突然出现肝风内动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2)热极生风 临床表现常见高热,肢体抽搐,项强,两眼上翻,甚则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脉弦数。多以高热与肝风共见为辨证要点。
(3)血虚生风 临床表现常见头目眩晕,视物模糊,面色萎黄,肢体麻木或震颤,手足拘急,肌肉瞤动,脉弦细,舌淡少苔。血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一般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去血的濡养的症状,以及全身血虚为辨证要点。
5.正确答案 :D
6.正确答案 :E
解析:阿胶,补血,治血虚诸证。甘平滋腻,功偏补血止血,又善治出血兼血虚者。此外,阿胶还能滋阴润肺,治阴虚燥咳、虚劳喘咳。故此题应选D。
7.正确答案 :AD
8.正确答案 :D
解析: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研究者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障 受试者的安全,并记录在案;研究者应立即对受试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 在24 小时内报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申请人,并及时向伦理委员会报告,并在报告上签名及注明 日期;严重不良事件处理结束,受试者情况应提交后续报告。
9.正确答案 :A
解析:豨莶草、臭梧桐,均能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湿疹瘙痒、中风手足不遂及高血压等。相异的是:豨莶草性寒,善祛筋骨间的风湿而除骨节疼痛,治热痹宜生用,治寒痹应制用;又能清热解毒,治疮疡肿毒。臭梧桐性凉,清热力不及豨莶草,痹证无论寒热成宜。桑枝性平而能祛风通络,治风湿痹痛无论寒热新久成宜,又能利水,治水肿、脚气浮肿祛风湿药除祛风湿外,兼有一定的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桑寄生归肝、肾经,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善治风湿痹痛兼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者。性平,长于养血而补肝益肾,又治血虚兼风湿者;还能固冲任安胎,治胎漏下血及胎动不安。
10.正确答案 :B
解析: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痰热、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故选B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