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关于小肠内消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吸收的主要部位在胃
B. 消化三大营养物质最重要的是胃液
C. 胰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为氨基酸
D. 胃通过分节运动进一步消化食物
E. 胆汁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分解脂肪
2. [单选题]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外还有三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
A. 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
B. 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
C. 脂蛋白、脂多糖、脂质双层
D. 脂质双层、脂多糖、脂蛋白
E. 脂质双层、脂蛋白、脂多糖
3. [单选题]审查医疗器械"准产品注册"的项目中最正确的是
A. 生产场地
B. 技术设备
C. 人员水平
D. 管理能力
E. 企业质量体系
4. [单选题]以下有关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
A. 糖代谢障碍疾病
B. 胰岛素代谢障碍
C. 脂肪代谢障碍疾病
D. 蛋白代谢障碍疾病
E. 主要是胰岛素分泌或生成异常
5. [单选题]普通乳的分散质点的一般大小为
A. 100μm以上
B. 1~100μm
C. 10~1000nm
D. 10nm以下
E. 1nm以下
6. [单选题]关于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下列错误的是
A. 与胆碱酯酶酯解部位结合
B. 中毒时可表现M症状
C. 中毒时可表现N样症状
D. 中毒时可表现β样症状
E. 中毒时可表现中枢神经症状
7. [单选题]阿托品不用于治疗
A. 窦性心动过缓
B. 虹膜睫状体炎
C. 胃肠绞痛
D.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E. 感染性休克伴高热
8. [单选题]可增加抗组胺药物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不包括
A. 乙醇
B. 催眠药
C. 阿托品
D. 巴比妥酸盐类
E. 阿片类镇痛药
9. [单选题]酶促反应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温度是
A. 0℃以下
B. 4℃
C. 0~35℃
D. 30~40℃
E. 80℃以上
10. [单选题]有关药物在体内与蛋白结合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种可逆过程
B.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饱和现象
C.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药物贮存的一种形式
D.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血浆中游离浓度大
E.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与生物因素有关
1.正确答案 :C
解析:胰液含有消化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其中胰蛋白酶原经肠致活酶激活为胰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活性,分解蛋白质为氨基酸。胆汁没有消化酶,主要通过胆盐的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食物在小肠内己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故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利于消化和吸收。
2.正确答案 :A
3.正确答案 :E
解析:对"准产品注册"的医疗器械的审查重点从产品转向对企业质量体系的考核,考核企业质量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生产场地、技术设备、人员水平、管理能力。所以答案为E。
4.正确答案 :E
解析: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故此题应选E。
5.正确答案 :B
解析:普通乳的分散质点的一般大小为1~100μm。故正确答案为B.
6.正确答案 :D
解析:有机磷酸脂类进入人体后,其亲电子性的磷原子与AChE酯解部位丝氨酸羟基上具有亲核性的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AChE,使AChE失去水解ACh的能力,造成ACh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例如M样症状瞳孔缩小、腺体分泌增加等;N样症状肌无力、不自主肌束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症状意识模糊、共济失调等。故正确答案为D。
7.正确答案 :E
解析:阿托品阻断M受体可抑制腺体分泌,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痉挛,松弛内脏平滑肌,减慢心率等。临床应用有: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眼科的虹膜睫状体炎和儿童验光查眼底等,感染性休克,抗缓慢型心律失常,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等。但对休克伴有高热或心率过快者,不宜用阿托品。故正确答案为E。
8.正确答案 :C
解析:抗组胺药物与酒精及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巴比妥酸盐类、催眠药、阿片类镇痛药、抗焦虑镇静药、抗癫痫药)合用,可增加抗组胺药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但对于新型抗组胺药此相互作用较弱。故此题应选C。
9.正确答案 :C
解析: 酶促反应又称酶催化或酵素催化作用,指的是由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快,但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性。在温度较低时,前一影响较大,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后,酶受热变性的因素占优势,反应速度反而随温度上升而减慢。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体温,一般为37℃~40℃之间,若将酶加热到60℃即开始变性,超过80℃,酶的变性不可逆。故正确答案为C.
10.正确答案 :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药物在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进入血液中的药物,一部分以非结合的游离型状态存在,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药物一血浆蛋白结合物。药物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结合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储存形式,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饱和现象,只有药物的游离型形式才能从血液向组织转运,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等有关外还与动物种属差异、性别差异、生理与病理状态有关。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