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有
A. 消化性溃疡
B. 食管静脉曲张
C. 胃底静脉曲张
D. 食管癌
E. 胃癌
2. [多选题]表明胰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为恶性的是
A. 直径>3cm
B. 出现局部和血管的侵袭
C. 肝多发性占位
D. 循环中血管活性肠肽(VIP)>200pg/ml
E. 血糖升高
3. [多选题]诊断霉菌性食管炎需要
A. 食管黏膜附着白色斑块
B. 内镜下刷检涂片见有真菌菌丝和芽孢
C. X线钡餐造影可见食管运动紊乱、黏膜弥漫性不规则、毛糙或溃疡
D. 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见组织有菌丝侵入
E. 患者血清凝集滴度高于1∶40
4. [多选题]气滞所致疼痛可以出现( )
A. 重痛
B. 绞痛
C. 窜痛
D. 胀痛
E. 酸痛
5. [多选题]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
A. 炎症性肠病
B. 患者年龄
C. 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
D. HIV感染
E. 性别
6. [单选题]正式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典籍是( )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E. 《诸病源候论》
7. [多选题]中毒性巨结肠临床表现有
A. 病情急剧恶化,毒性症状明显
B. 出现鼓肠
C. 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D. X线腹平片可见结肠腔扩大,结肠袋消失
E. 移动性浊音阳性
8. [多选题]瘀血疼痛的特点是( )
A. 部位固定
B. 冷痛
C. 刺痛
D. 胀痛
E. 夜间痛甚
9. [多选题]采用活动标志取穴法的穴位有( )
A. 少府
B. 劳宫
C. 听宫
D. 曲池
E. 环跳
10. [多选题]有关小肠肿瘤的论述中,以下哪几项是正确的( )
A. 恶性肿瘤比良性肿瘤多见
B. 男性患者比女性多见
C. 腺癌常由息肉和腺瘤演变为恶性
D. 小肠是胃肠道类癌的最常见发生部位
E. 胃肠道间质瘤(GIST)起源于平滑肌
1.正确答案 :ABCE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上消化道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常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大量饮酒或应激引起)和胃癌。
2.正确答案 :BC
解析:位于胰腺的血管活性肠肽瘤中,80%系单发肿瘤,20%为多中心性肿瘤。75%分布在胰体、尾部,25%分布在胰头。有50%的胰源性VIPoma为恶性肿瘤,其中半数病人在作出诊断时已转移至肝脏或周围淋巴结中,也有的可转移至肺、胃或纵隔。大多数神经源性VIPoma为良性,恶性者仅占10%。胰岛细胞增生也是VIPoma综合征的原因之一,此时并无肿瘤存在。故BC正确。
3.正确答案 :BD
解析:1.胃镜检查:是确诊霉菌型食管炎的唯一方法,镜下食管粘膜呈现水肿、充血、糜烂、溃疡,触之易出血。粘膜表面覆盖白色斑点或伪膜。2.进行活检及细胞刷涂片和培养,若涂片见有霉菌菌丝,活检组织见有菌丝侵入上皮方可确。
4.正确答案 :BCD
5.正确答案 :ABCD
解析: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炎症性肠病、患者年龄、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HIV感染。故选:ABCD。
6.正确答案 :C
7.正确答案 :ABCD
解析:表现为高热、心动过速、血压降低、嗜睡、全身衰竭;腹部迅速膨胀,有压痛,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微弱或消失,并偶发下消化 道大出血。当腹部出现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时,常提示急性穿孔。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增高,核左移并出现 中毒颗粒。常有贫血,低蛋白,低血钾及低钙、低镁血症,脱水等。
8.正确答案 :ACE
9.正确答案 :ABCD
10.正确答案 :AB
解析:小肠肿瘤发病原因:①小肠腺瘤样息肉、腺癌和某些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病关系密切;②厌氧菌可能在一部分小肠肿瘤中起一定作用;③免疫增生性小肠疾病(immuno proliferative small intestinal disease,IPSID)被认为是淋巴瘤的癌前病变,各方面的证据均提示感染可能在IPSID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④炎症性肠病具有发展为小肠恶性肿瘤的倾向性;⑤一些疾病如口炎性腹泻、Crohn病、神经纤维瘤病、某些回肠手术后与腺癌的发生有关;故C错误。另一些疾病如结节性淋巴样增生、AIDS则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关;⑥化学性致癌剂如二甲基肼、氧化偶氮甲烷在小肠肿瘤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大部分,小肠肿瘤仅限于空肠和回肠的肿瘤。空、回肠约占全胃肠道长度的75%,黏膜表面面积占胃肠道黏膜面积的90%,但却是胃肠道中发生肿瘤较少的器官。故D错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故E错误。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