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按照《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暂行)》对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的使"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医院药学(副高)副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单选题]按照《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暂行)》对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的使用,错误的是
A. 红色专有标识用于甲类非处方药药品
B. 绿色专有标识用于乙类非处方药药品
C. 红色专有标识用于药品批发企业的指南性标志
D. 绿色专有标识用于经营非处方药零售企业的指南性标识
E. 非处方药说明书上单色印刷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并在其下标示"甲类"或"乙类"字样
[单选题]常用的酯类局麻药
A. 布比卡因
B. 罗哌卡因
C. 利多卡因
D. 普鲁卡因
E. 阿替卡因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配制100ml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需加入多少克氯化钠使其成等渗(1%盐酸普鲁卡因水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0.12,1%的氯化钠水溶液的冰点下降度为0.58)
A. 0.45g
B. 0.90g
C. 0.48g
D. 0.79g
E. 0.05g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影响药物组织分布的因素有
A. 组织血流量
B. 细胞膜通透性
C. 药物油/水分配系数
D.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E. 药物与红细胞的结合
正确答案 :ABCD
[单选题]口服生物利用度最好的抗心绞痛药
A. 硝酸甘油
B. 硝苯地平
C. 硝普钠
D. 硝酸异山梨酯
E. 单硝酸异山梨酯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不属于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药源性疾病的是
A. 阿司匹林和红霉素合用导致听力减弱
B. 阿司匹林引起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
C. 维拉帕米与β受体阻断药共用使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
D. 非甾体消炎药和华法林合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E. 用氨基苷类和呋塞米合用增加耳、肾毒性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临床上使用的药品有新药和老药之分,通常属于新药范畴的是
A. 必须是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B. 必须是各国家都未生产过的药品
C. 已经生产过但增加其新的适应证的药品
D. 已经生产过但增加了含量的药品
E. 已经生产过但改变了规格的药品
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的考点在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中药物的临床评价部分。通常把在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和虽已生产过但增加其新的适应证、改变给药途径及改变剂型的药品均属于新药范畴。
毫针刺法中常用的进针方法有( )关于药物经肾排泄,叙述正确的是属于助溶剂之列的是( )被动靶向制剂包括夹持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自然仰卧法
舒张进针法#药物经肾小管的分泌是主动转运的过程#
药物
推拿作用的原理有( )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不包括以下不属于制备脂质体方法的是患者前额部疼痛,经络辨证为( )下面需要药物监测的情况是最有效的重症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药物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
关于涌泉穴的说法,正确的有( )我国药典标准筛孔径最小的筛号是新生儿肾功能的成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成人水平治疗血淋的常用方剂是( )肾经井穴#
为肾经经气所出
五行属金#
可治失音#
可治小便不利#五号筛
运用耳针疗法治疗各种眼病时,可选用的耳穴有( )下列对氯丙嗪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中国医学论坛报的网址是男性,78岁,高血压病病史7年,血压最高可达190/110mmHg,间断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既往吸烟50年,则针对该患
妊娠3月以内,这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药师在与患者沟通时,应采用的语言表达技巧是( )。下列有关含漱剂的叙述中,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可以准备一些宣传资料,方
哪项不正确不属于免疫增强药的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用硫氰酸盐法检查铁盐杂质时,将供试品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但要考虑患者的肾功能
抗菌谱最广,包括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等大多数细菌#左旋咪
从而产生负压吸附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对不符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可选用下列哪种药物来进行降纤治疗下列各种糖中为强心苷中特有的糖是缩宫素利于胎儿娩出是因其催产作用胁痛的主要病变部位在(
拔罐疗法的禁忌证有( )与依他尼酸合用,可增加耳毒性和肾毒性,听力损害可能发生的是( )。阴或阳的某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称之为( )出血性疾病#
水肿性疾病#
大血管部#
孕妇腰腹部#
毛发过多处#氨基糖
推拿手法中的补法应是(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给药方法的影响是以下所列药物中,可能引起一过性或偶见注射剂的优点不包括药物靶点是指药物在体内的 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的疼痛包括癫痫持续状态的主要常见病因是根据患
毫针刺法中常用的行针手法有( )心悸,气短,健忘,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者,可以委托生产的药品包括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当在其供应的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明口淡多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