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妇女保健副高医学职称冲刺密卷解释(H6),更多妇女保健(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1. [单选题]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
A. 直接蔓延
B. 淋巴转移
C. 血行转移
D. 神经转移
E. 逆行转移
2. [单选题]关于子宫内膜癌生长特点正确的是
A. 生长迅速,易早期淋巴转移
B. 生长迅速,易直接蔓延
C. 生长缓慢,大部分为晚期
D. 生长缓慢,大部分为早期
E. 生长迅速,部分易血行转移
3. [单选题]初孕妇,临产后,子宫收缩时间短,间歇的时间长,宫缩规律,宫缩有正常的对称性和极性,但宫口不能如期扩张,应考虑为
A. 原发性协调性宫缩乏力
B. 原发性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C. 继发性协调性宫缩乏力
D. 继发性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E. 假临产
4. [单选题]狭窄骨盆对胎儿的影响是
A. 发生新生儿产伤
B. 导致胎儿窘迫
C. 引起感染
D. 危及孕妇生命
E. 子宫破裂
5. [单选题]8个月的婴儿,发热3天,温度38~39℃间,热退后出现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临床诊断考虑为
A. 麻疹
B. 猩红热
C. 幼儿急疹
D. 风疹
E. 水痘
6. [单选题]女,24岁,平素月经规律,目前停经2个月,阴道出血1天来就诊。B超检查,如果胚胎正常,此时超声可观察到
A. 可辨认胎盘与体蒂
B. 初具人形,可见心脏搏动
C. 已能分辨五官和性别
D. 已能看到胎动
E. 已能看到肠道蠕动
7. [多选题]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的处理不恰当的有
A. 妊娠早期治疗后行人工流产
B. 妊娠中晚期终止妊娠
C. 临产后应立即行剖宫产术
D. 产褥期可使用四环素预防感染
E. 产后不宜哺乳,应及时回奶
8. [单选题]以下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变化的是
A. 异位内膜发生周期性出血
B. 异位内膜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C. 粘连形成
D. 紫褐色斑点
E. 子宫肌层内有呈岛状分布的异位内膜腺体及间质
9. [单选题]人体生长发育的两个突增阶段分别是
A. 胎儿期,围生期
B. 胎儿4个月至生后1年,青春期
C. 乳儿期,青春期
D. 青春期,青年期
E. 青年期,更年期
10. [单选题]宫颈癌放射治疗的远期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后
A. 6个月至1年
B. 6个月
C. 1~3年
D. 2年
E. 3年后
西医学将痛经分为( )利用腹压促进分娩最有效的情况是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原发性痛经#
生理性痛经
病理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
混合性痛经第一产程开始宫缩时
第一产程末宫缩间歇时
第二产程开始宫缩
用胰岛素治疗中,在清晨5时惊醒,心慌、出汗。此时应立即下列哪种阴道炎与雌激素低下有关如果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仅仅是向慢性病患者发放一些媒体材料,是一种25岁初孕妇,停经18周,不觉胎动。产科检查:宫底高度在脐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其公平原则主要表现为惯性晚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56岁,需要手术处理的是下列脉象主病与痰饮有关是( )下述哪项不是淋病好发部位具有活血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解释生理现象#
中医学"治未病"是指(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合并胎儿窘迫不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是未病先防#
治标治本
正治反治
扶正祛邪
既病防变#子宫前屈前倾
不孕症#
卵巢巧克力囊肿#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子宫肌瘤胎心监护出现早期
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包括( )26岁足月妊娠并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Ⅱ级,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300ml,心率110次/分,宫底脐下2指。对该患者正确的治疗是45岁经产妇,葡萄胎清宫后8周,阴道不规则流血7日。近3周血hCG持续
妊娠37周,无宫缩,血细胞比容0.43。不恰当的紧急处理措施是50岁,月经不规律2年,妇科普查发现右侧卵巢-肿物6cm×5cm×4cm,质硬,活动差。最恰当的处理是产后大出血休克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大自然是一
属于金元时期的医学家有(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错误的是正常妊娠时,妊娠28周时胎儿身长及体重为NST有反应型的表现是张仲景
朱震亨#
李杲#
张从正#
刘完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宫腔以外的
中医学辨证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是( )经淋巴系统蔓延的病原体是不孕症伴有痛经患者常发生于化脓菌引起的急性输卵管炎症病变,不受累或受累最轻的部位是35岁妇女,因产后阴道有肿物脱出就诊。妇科检查见宫颈外露于阴
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过程学术争鸣的时期是( )引起"着痹"的主要邪气是( )女,34岁,白带增多3个月。妇查见宫颈中糜,其处理方法是以下关于10个月婴儿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为采取辅助生殖技术患者提供的服务内容
中医学和西医学相比,最重视( )绝经后子宫肌瘤短期内迅速增大伴疼痛或伴阴道出血应考虑根据Erikson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行为发展的自主发展阶段为( )辨病论治
辨证论治#
异病同治
已病防病
扶正祛邪感染
囊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