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职称考试宝典风湿学副高职称历年真题库(H7),更多风湿病(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1. [单选题]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呈阳性表达的是
A. S-100
B. NSE
C. GFAP
D. MBP
E. EMA
2. [多选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A. 类风湿结节
B. 晨僵≥1小时,持续时间﹥6周
C. 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肿,至少持续6周
D. 类风湿因子阳性
E. 双膝关节积液
3. [单选题]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慢性皮肤损伤,其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特征是
A. 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有抗体及补体沉积
B. 毛囊可见角质栓形成
C. 表皮常有萎缩
D. 基底细胞液化
E. 真皮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4. [多选题]影响峰值骨量和骨转换的基因有
A. α2受体基因
B. 维生素D受体基因
C. α1受体基因
D.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E. 雌激素受体基因
5. [单选题]对鉴别轻型和重症胰腺炎,有帮助的一项是
A. 黄疸
B. 上腹部疼痛向腰背部放散
C. 尿糖阳性
D. 血淀粉酶增高
E. CRP明显升高
6. [单选题]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时,主要为
A. 肝脏损害
B. 肝脏及眼晶状体损害
C. 消化系统损害
D. 神经系统损害
E. 血液系统损害
7. [单选题]最具有防御意义的炎症改变过程是
A. 分解代谢亢进
B. 炎症介质形成
C. 分子浓度升高
D. 白细胞渗出
E. 局部酸中毒
8. [单选题]患者,男,30岁。双指关节及腕关节晨僵两个月,伴疼痛及肿胀。下列哪些检查与本病无关
A. 红细胞沉降率
B. 类风湿因子
C. C反应蛋白
D. 血常规
E. 血电解质
9. [单选题]患者,女性,30岁。近3个月来出现低热、消瘦、多关节疼痛。查体可见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10~20个/m。p-ANCA阳性,余自身抗体均阴性。肾穿刺病理显示:微小动脉有坏死性炎症性改变,无免疫复合物沉着。肾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狭窄。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 结节性多动脉炎
B. Wegener肉芽肿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E. 干燥综合征
10. [单选题]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 )
A. 正气
B. 正气不足
C. 邪气
D. 邪气亢盛
E. 邪气损正
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 )男性,40岁。有慢性乙型肝炎史10年,感腹胀尿少2周住院,经利尿剂治疗腹水不见消退,考虑腹水超滤回输,适应证为治疗中消应选用的处方是( )下列特定穴中,常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
由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常见肺部病变是根据下列哪项检查可确诊肺动脉口狭窄下列不是恶性肿瘤的特点的是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多发性肌炎哪些肌群最易受累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肺间质病变
5年来患关节炎,抗Sm抗体阳性,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脓肿时病变的局限主要是由于( )。《本草纲目》
《本草拾遗》
《山海经》
《新修本草》
《神农本草经》#应用祛痰剂
大剂量抗生素
体位引流
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补液纠
不正确的是大脑中动脉分支血栓形成可导致脑组织发生( )。可发生坏疽的器官或组织有( )。下述血管炎中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的是关节炎非特异性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是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是下列
关于风湿性疾病临床特点下列哪项说法不妥狼疮性肾炎的慢性化病理指标不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水"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病程多呈慢性,常有反复发作与缓解
病变主要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组
类风湿因子阳性,软组织肿胀,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在( )下列选项中,不是喘证病因的是( )便秘的病机关键是( )在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中,下列哪些因素可直接损伤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更具诊断意义的检查项目是有关非甾体抗炎药,下列哪项描述不合适下列哪项不是系统性硬化病的特征表现对于百日咳患儿,抗牛素首选肿瘤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胃气滞外,还常用治(
间断腹痛、腹泻3年,服用黄连素、氟哌酸等后腹泻可稍缓解,查便常规正常,间隔2天又发热伴头痛、多汗,全身肌肉疼痛,持续3天热退,但由于不良反应问题,临床上更多采用NSAIDs;别嘌醇可抑制内源性尿酸生成,通常用于痛风缓
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有( )关于非典型增生的描述正确的是下述哪种疾病主要累及肾小球凝固性坏死的组织学特点是Felty综合征
下肢皮肤溃疡
巩膜炎
皮下类风湿结节
面部红斑#一般不发展为癌
一定发展为癌
非
关节肿痛。3天。体检:两眼球结膜充血,左膝关节肿,散在黄棕色水疱、血痂、溃疡,有肠道感染,关节肿痛,膝关节积水,足底皮肤病变,尿路也有度炎症,所以选C。急性细胞型排斥反应由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所致,但无异物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