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男性,60岁,双下肢肿胀3个月。查体:甲状腺可触及,未闻及血管"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内分泌(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单选题]男性,60岁,双下肢肿胀3个月。查体:甲状腺可触及,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率96/min,手平伸细震颤(+);下肢非可凹性水肿,表面可见少量皮疹。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甲亢性心脏病
B. 单纯性早状腺肿伴神经官能症
C.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D.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伴单纯性甲状腺肿
E. Graves病
[单选题]嗜铬细胞瘤患者骤发高血压危象时。首选措施控制血压的是
A. 静滴硝普钠
B. 舌下含服硝苯地平
C. 静脉缓慢推注酚妥拉明
D. 静滴硝酸甘油
E. 静脉注射呋塞米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Cushing综合征患者可有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增多,原因是
A. 皮质醇刺激骨髓
B. 慢性缺氧刺激骨髓代偿性增生
C. 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多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应激性红细胞增多症
E. 骨髓病变导致克隆性红细胞增多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血证的主要病因为( )
A. 热伤血络
B. 气不摄血
C. 瘀血内阻
D. 寒凝血脉
E. 情志抑郁
正确答案 :ABC
[单选题]关于糖尿病并发症正确的叙述是
A. 肺结核是糖尿病并发症中发病率最高的病变
B. 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是近年来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C.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最高
D. 心血管病变为糖尿病患者最严重而突出的问题,占该病死亡原因的70%
E. 肾小球硬化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关于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不需治疗
B. 大量的L-T4治疗
C. 以上都不对
D. 以手术治疗为主
E. L-T4不能用于血清TSH减低或正常下限的患者
正确答案 :E
[多选题]有助于生长激素瘤诊断的有
A. 随机GH测定
B. 葡萄糖负荷后GH测定
C. IGF-1
D. TRH试验
E. 垂体MRI
正确答案 :ABCDE
[多选题]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移植的适应证包括
A. 初发1型糖尿病
B. 血糖控制不佳
C. 经常发生严重低血糖
D. 合并肾衰竭,肾移植后
E. 合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正确答案 :CD
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禁针;妊娠3月以上,不宜针刺上腹部穴位以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这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垂体门脉系统损伤时,哪种激素可不减少或升高下述哪项不是内分泌疾病功能诊断就细胞内外
不寐临床上可表现为( )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在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中,与足厥阴肝经终端相接的是( )入睡困难#
寐而不酣#
时寐时醒#
醒后不能再寐#
彻夜不寐#心率于活动后明显加快,但
舌赤肿胀而苔黄,多由于( )男性,42岁,糖尿病病史5年,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欠佳。查:尿微量白蛋白89mg/24h。初步诊断奇经八脉的作用是( )热毒壅盛#
心脾有热#
心脾两虚
中毒
脾胃湿热2型糖尿病
2型糖尿
气与津液的关系可表现为( )心悸,气短,健忘,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者,20岁,每日胰岛素用量36 U。夜里出现多汗,心悸,晨起血糖10.3 mmol/L(186 mg/dl)。应给予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后果除外中医学辨证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气与血的关系可表现为( )具有活血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多发性内分泌瘤病1型(MEN1)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与散发性甲旁亢的不同点包括( )所有辨证方法的总纲是( )单纯性甲状腺肿错误的是关于慢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这反映了中医治则中的( )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下列脉象主病与痰饮有关是( )肺部叩诊的顺
恶性肿瘤进行化疗常可引起骨髓抑制,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治法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哪项检查有助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喘证的特有症状为( )浓缩性高钠血症的临床表现为以下哪种疾病
或过于饥饿、情绪紧张及针刺手法过强等引起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甚至胸闷心慌、汗出肢冷、脉搏微弱、不省人事的属针刺异常情况中的( )郁证总的治则是( )呕吐伴黄疸、寒战、发热并右上腹部疼痛见于女性,35岁
下列选项中可诊断为闭经的是( )治疗胸中血瘀证的主方是( )关于Laron侏儒症错误的是既往月经正常,现停经3个月,恶心呕吐
产后3~5个月,从未行经
既往月经不调,现7个月未行#
少女初潮后,月经半年未行
绝经后一
呕吐不食,脉缓滑无力。其治疗最佳选方是( )糖尿病肾病Ⅲ期是指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激素在人体内保持平衡,主要取决于有关糖耐量减低正确的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利水渗湿药适应的病证是( )在我国慢性腹泻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