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神经元提供接受传入信号的结构是
A. 树突
B. 轴突
C. 突触
D. 效应器
E. 反射弧
2. [单选题]高血压1~2级,伴随3种靶器官损伤依据的属于
A. 轻度危险
B. 中度危险
C. 高度危险
D. 极高危险
E. 高血压危象
3. [单选题]肌筋膜炎涉及的软组织病变不包括
A. 筋膜
B. 肌肉
C. 韧带
D. 皮肤
E. 肌腱
4.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是血压的形成因素的是
A. 心血管系统充盈程度
B. 心脏射血状况
C. 大动脉回缩
D. 心输出量
E. 毛细血管阻力
5. [单选题]动作电位或锋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其特点不包括
A. 只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
B. 传播的范围和距离并不因原初刺激的强弱而有所不同
C. 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兴奋
D. 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E. 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再增加刺激并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有所增大
6. [单选题]利用病理运动模式引起运动反应
A. Bobath方法
B. Brunnstrom方法
C. PNF方法
D. Rood方法
E. 运动再学习法
7. [单选题]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A. 基本结构
B. 特殊结构
C. 侵袭力和毒素
D. 分解代谢产物
E. 侵入机体的途径
8. [单选题]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叙述错误的是
A. 为特异性的
B. 为非特异性的
C. 是可逆的
D. 符合质量与作用定律
E. 二者结合才能启动其生理活性
9. [单选题]作用于人体的外力是
A. 肌力
B. 各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
C. 器官之间的摩擦力
D. 支撑反作用力
E.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产生的流体阻力
10. [单选题]解剖学中与身体或肢体长轴相垂直、与地面平行的切面是
A. 纵切面
B. 横切面
C. 矢状面
D. 水平面
E. 冠状面
1.正确答案 :A
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结构组成。胞体含有细胞核、核周质和细胞骨架等结构。树突在胞体附近反复分支,为神经元提供接受传入信号的表面,轴突从胞体向远处延伸,为神经传导冲动提供通路。神经元信息传递是通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借突触发生功能上的联系而实现的。即突触是神经元信息传递的形态结构。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称为反射弧,包括5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2.正确答案 :C
3.正确答案 :D
4.正确答案 :D
5.正确答案 :A
解析:细胞电生理1、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膜的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则称作复极化。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或锋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只在刺激满足一定条件或在特定条件下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产生。动作电位产生的特点是,只要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再增加刺激并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有所增大,始终保持某种固有的大小和波形。此外,动作电位不是只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它在受刺激部位产生后,还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而且传播的范围和距离并不因原初刺激的强弱而有所不同,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兴奋并产生一次同样大小和形式的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称作“全或无”现象。
6.正确答案 :B
解析:1.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点是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强调在整个回复过程中逐渐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而肢体的共同运动和其他异常的运动模式是脑损伤患者在恢复正常自主运动之前必需的一个过程。因此,主张在恢复早期,利用这些异常的模式来帮助患者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达到最终能自己进行独立运动的目的。
7.正确答案 :C
解析:构成病原菌毒力的主要因素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包括细菌的胞外酶和荚膜与其他表面结构物质。芽孢与细菌的生存力有关。
8.正确答案 :B
解析:激素需与特异的受体结合以启动其生理活性。不同激素可有不同的过程;多肽激素和儿茶酚胺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通过对基因的影响发挥其生物效应;胰岛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共同进入细胞内形成胰体素-受体复合物,再与第二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激素与受体的结合为特异性的,并且是可逆性的,符合质量与作用定律。
9.正确答案 :D
解析:体内的肌力,骨、韧带、关节、筋膜等组织力是人体的内力;重力、摩擦力、地面支撑的反作用力和空气中的浮力、阻力等则是人体的外力。
10.正确答案 :D
解析:在解剖学中,水平面也称横断面是与身体或肢体长轴相垂直、与地面平行的切面。故答案选D。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