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全冠预备体的轴面聚合度不宜超过
A. 4°
B. 6°
C. 8°
D. 10°
E. 12°
2. [单选题]属于良性肿瘤的是
A. 非霍奇金淋巴瘤
B. 多发性骨髓瘤
C.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D. 霍奇金淋巴瘤
E. 黏膜黑色素瘤
3. [单选题]用来评价龈炎活动状况的指数是
A. 牙龈指数
B. 菌斑指数
C. 牙石指数
D. 软垢指数
E. 龈沟出血指数
4. [单选题]下列不是活动期牙周炎病理变化的是
A. 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
B. 牙周膜间隙变窄
C. 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
D. 牙槽骨出现活跃破骨细胞
E. 沟内上皮出现糜烂
5.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是饮食因素致龋的原因
A. 食物的种类
B. 食物的滞留作用
C. 摄食方式
D. 摄食频率
E. 摄食速度
6. [单选题]下列有关应对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
B. 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
C. 应对是人面对应激源时的一种反应
D. 应对都能消除自己的紧张
E. 应对过程是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
7. [单选题]乳牙外伤常见的是
A. 牙齿移位
B. 根尖1/3折断
C. 冠根联合折断
D. 冠折露髓
E. 牙齿完全脱出
8. [单选题]静坐生活方式同时又进食高脂肪膳食,最终导致的常见疾病是
A. 消化道溃疡
B. 胆固醇升高
C. 血压升高
D. 冠心病
E. 体重增加
9. [单选题]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A. 脊髓灰质炎
B. 艾滋病
C. 肺炭疽
D. 猩红热
E. 登革热
10. [单选题]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 肽聚糖
B. 外膜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脂质双层
1.正确答案 :B
2.正确答案 :C
解析: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在病理上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故本题A、D错误。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中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故B错误。恶性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好发于皮肤,在我国与东亚地区发生在口腔黏膜多于皮肤,故E错误。牙源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甚少,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良性单囊或多囊发生于颌骨内的牙源性肿瘤,故选C。
3.正确答案 :E
解析:牙龈炎时,一般都有红肿现象,但龈沟出血则是牙龈炎活动期的表现,一般根据龈沟出血情况对牙龈进行评价更能反映牙龈炎的活动状况。故本题选E。
4.正确答案 :B
解析:牙周炎活动期病理变化:①牙面上有不同程度的菌斑、牙垢及牙石的堆积;②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可检测出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③沟内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一部分上皮增殖呈条索或网眼状,大量炎症细胞通过上皮层移出至牙周袋内;④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形成深牙周袋,结合上皮出现钉突,其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⑤袋壁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炎症中心区,胶原纤维水肿、变性或消失,一部分被炎症细胞取代;⑥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可见多数吸收陷窝;⑦牙周膜主纤维束排列紊乱,胶原纤维疏松、水肿、变性,牙周膜间隙增宽,其间散在大量炎症细胞;⑧根面暴露的牙骨质可见不同程度的吸收,并可观察到沉积的牙石与牙骨质牢固地附着。
5.正确答案 :E
解析:饮食因素致龋的原因有食物的种类、食物的滞留作用、粗制食物不易附着在牙面,对牙面有不同程度的清洁作用。摄食的物理性状和摄入方式、摄食频率,不包括摄食速度,故本题选择E。
6.正确答案 :D
解析:应对又称应付,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对此的基本观点有:①是影响应激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②是为缓冲应激对个体的影响,摆脱心身紧张状态的心理适应过程;③是人们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策略;④个体的应对方式受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及个性特征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应对具有缓冲应激反应的作用,但有时也会相反。
7.正确答案 :A
解析:乳牙的外伤因为牙槽骨薄,有弹性,所以冠折和根折少见,而多见移位。
8.正确答案 :D
9.正确答案 :C
10.正确答案 :A
解析:肽聚糖是一类复杂的多聚体,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外膜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外膜由脂蛋白、脂多糖、脂质双层三部分组成,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没有。故选A。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