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颗粒剂的特点为
A. 飞散性和聚结性均较小
B. 附着性较散剂大
C. 流动性好,有利于分剂量
D. 服用方便,可适当加入矫味剂、着色剂等
E. 必要时可对颗粒进行包衣
2. [单选题]负责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的定点资格进行审查的是
A. 统筹地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 统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
C. 统筹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D.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 统筹地区药品价格管理部门
3. [单选题]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包含全部剂型,不常用( )
A. 按分散系统分类
B. 按制法分类
C. 按给药途径分类
D. 按形态分类
E. 按处方分类
4. [单选题]当某些含非水溶剂的制剂与输液配伍时会使药物析出,是由于( )
A. 溶剂组成改变引起
B. 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引起
C. 离子作用引起
D. 盐析作用引起
E. 成分的纯度引起
5. [单选题]下列关于药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中国药典》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 《美国药典》简称USP,《英国药典》简称BP
C. 《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施行时间是2010年1月1日
D. 药典收载的制剂品种比市售品种少
E.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6. [单选题]药事是指( )
A. 国家、政府部门及药事组织依法对药事活动
B. 保证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
C. 与药品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使用相关的活动
D. 药事组织依法对药事活动施行的必要管理施行的必要管理
E. 国家及政府部门依法对药事活动施行的必要管理
7. [多选题]药物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
A. 药物的鉴别
B. 药物的剂型改进
C. 药物的杂质检查
D. 药物的疗效评价
E. 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8. [单选题]可分离出季铵型生物碱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是( )
A. 碘化铋钾
B. 碘-碘化钾
C. 碘化汞钾
D. 硅钨酸
E. 雷氏铵盐
9. [多选题]下列属于药剂学的任务是( )
A. 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B. 研制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
C. 寻找新的药物分析方法
D. 合成新药
E. 新辅料的研究和开发
10. [多选题]药品注册管理的内容包括
A. 药品名称
B. 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内容
C. 药品包装
D. 药品
E. 药品价格
11. [多选题]下列叙述中属于变态反应的是( )
A. 过敏性休克
B. 免疫复合体反应
C. 细胞毒性反应
D. 特异质反应
E. 迟发细胞反应
12. [单选题]依法参与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同时对触犯刑法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
A.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
B.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C. 国防科工委,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
D.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能
E. 公安部门的职能
13. [单选题]临睡前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催眠后次展出现乏力属于( )
A. 副作用
B. 毒性反应
C. 停药反应
D. 后遗效应
E. 变态反应
14. [多选题]司可巴比妥钠含量测定的方法有
A. 亚硝酸钠法
B. 铈量法
C. 溴量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E. 溴酸钾法
15. [单选题]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
A. 《本草纲目》
B. 《新修本草》
C. 《黄帝内经》
D. 《山海经》
E. 《佛罗伦萨处方集》
16. [单选题]阿司匹林中检查游离水杨酸的原理是
A. 水杨酸的酚羟基与三氯化铁生成米黄色,阿司匹林不反应
B. 水杨酸的酚羟基与硫酸铁铵生成紫堇色,阿司匹林不反应
C. 水杨酸的酚羟基与硫酸铁铵生成草绿色,阿司匹林不反应
D. 水杨酸的酚羟基与三氯化铁生成紫堇色,阿司匹林不反应
E. 水杨酸的酚羟基与硫酸铁铵生成米黄色,阿司匹林不反应
17. [多选题]pH值梯度萃取法适合于分离的成分有
A. 生物碱
B. 游离羟基蒽醌
C. 游离羟基黄酮
D. 三萜类
E. 香豆素
18. [单选题]执业药师管理的必要性是
A. 具备规定的药学专业素质、执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执业行为方式的执业药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提供的药品和药学服务的质量,从而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B. 保证所提供的药品和药学服务的质量,从而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C. 只有通过法律对执业药师的资格、执业行为等严格管制,才能保证药学技术人员的药学专业素质、道德和法律素质,保证执业行为规范
D. 提高执业药师的法律、社会、经济地位
E. 促进建立与执业药师管理政策一致的新的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
19. [多选题]药事管理的内容包括( )
A. 药品监督管理
B. 基本药物管理
C. 药品价格和储备管理
D. 医疗保险用药与定点药店的管理
E. 药品研发、生产、经营和药学服务质量的管理
20. [多选题]下列关于靶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为( )
A. 减少用药剂量
B. 提高疗效
C.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D. 增强药物对靶组织的特异性
E. 靶区内药物浓度高于正常组织的给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