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女性,23岁,发作性头痛、呕吐4年,每月发作1~2次,持续2~3个"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单选题]女性,23岁,发作性头痛、呕吐4年,每月发作1~2次,持续2~3个小时,均于月经前发作,头痛前没有明显的预感,发作间期如常人。该患者的病最可能是
A. 典型偏头痛
B. 紧张型头痛
C. 丛集性头痛
D. 普通型偏头痛
E.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单选题]小建中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
A. 去芍药
B. 倍用甘草、芍药
C. 倍用芍药并加饴糖
D. 倍用甘草加饴糖
E. 去芍药加饴糖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意义的是
A. LDH
B. γ - GT
C. ALP
D. AFP
E. MAO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患者,女,28岁。产后7天,乳少,乳房胀痛,小便短涩,淋沥涩痛,舌淡,苔薄白,脉弦。宜首选
A. 车前子
B. 冬葵子
C. 薏苡仁
D. 石韦
E. 金钱草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眩晕发病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A. 肺
B. 肝
C. 心
D. 肾
E. 脾
正确答案 :BDE
[单选题]患者,女,60岁。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现症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蒙,肢体麻木,胸脘痞闷,舌质暗,苔白腻,脉滑数。其中医治法是
A. 平肝息风,育阴潜阳
B. 补气养血,活血通络
C. 化痰开窍,活血通络
D. 豁痰化瘀,通经活络
E. 涤痰开窍,活血化瘀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患儿,7岁。2周前发热,咽痛。现眼睑浮肿,尿少3天。查体:血压120/83mmHg, (16/1lkPa),舌红苔薄白,脉浮。实验 室检查:尿常规中尿蛋白(++),红细胞30~40个/高倍视野,颗粒管型0~2个/高倍视野,血红蛋白100mg/L,血清总补体下降 。应首先考虑的是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急性肾盂肾炎
C. 肾炎性肾病
D. 尿路感染
E. 慢性肾炎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 肺
B. 脾
C. 肾
D. 三焦
E. 肝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既补血滋阴,又益精填髓的药物是
A. 熟地黄
B. 阿胶
C. 黄精
D. 生首乌
E. 枸杞子
正确答案 :A
呕吐、哕、下利病三病证,凡属实证、热证的多责之于( )熊胆入丸散剂的用量是:治疗阴虚火旺,肺肾阴虚所致盗汗,骨蒸潮热,心烦等证,首选药组是肝
胆
脾
胃#
肠#5~10g
0.5~1g
1~2g
0.25~0.5g#
0.01~0.0天花粉、
治疗虚寒性肺痿可以应用的方剂是患者,心悸少寐,舌质红,22岁。3周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5天。近日胸闷,血压96/60mmHg,双肺清,第一心音低钝,培土生金,并且心律不齐,另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麻黄用量较麻黄汤多一
正确的是下列哪项不是危重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点关于病毒性肺炎治疗错误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发生在温病“三宝”之称的是( )当归与白芍均可用治的病证是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的共同症状为( )下列何方配伍了相
病者因劳累汗出感寒,出现发热恶寒,腹满头痛身痛,脉浮而滑数,但饮食如故,治当选用叶天士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五行相生的关系中,宜首选暑温与暑湿的鉴别主要依据是( )溃疡病组织损害至少要深达的层次是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气喘,宜用的方药是下列药物中哪些是姜科植物全舌青紫的主病是腹痛患者,X线腹透见腹部数个阶梯状含气液平面,最可能的诊断是降压目标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既能解表发汗,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消渴
患者感冒后出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治宜气虚是临床常见虚劳的一类,其中以哪类脏腑气虚为多见心包摩擦音通常在什么部位听诊最清楚桂枝汤#
玉屏风散
白虎汤
麻黄汤
葛根汤心
肝
脾#
肺#
肾左锁骨中线第三、四肋间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痉病的治疗原则为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现代人"半百而衰"的原因包括( )患者少腹冷痛,前阴坠胀疼痛,舌淡苔白润,脉沉紧,宜诊为内热偏盛
湿热较盛
阴虚较盛
热与水结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宜用少阳经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下列各项,不是主动性异位心律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热毒壅盛证的首选治疗方剂是小承气汤
桂枝汤#
桂枝加附子汤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头后部
侧头部#
头
伤寒发热,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个2cm×2.5cm大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平,边界不清,渗湿止泻#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健脾养胃,养胃渗湿贫血可以使携氧能力降低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气喘,宜用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之功,善治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的药物是:吐酸时作,嗳气酸腐,喜唾涎沫,舌淡苔白,脉沉迟,宜选用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
麻黄汤#
麻杏甘石汤
桂枝加厚朴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