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对于休克的患者医患关系模式应当是
A. 以患者为中心的关系模式
B. 共同参与型
C. 医患处于平等地位
D. 主动-被动型
E. 指导-合作型
2. [单选题]以下关于一般伤口缝合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缝针应垂直进入组织,避免创缘过度外翻或内卷
B. 缝线包括的切口两侧组织应等量、对称,避免留有死腔
C. 缝合应在无张力或最小张力下进行,缝合后打结的松紧要适度
D. 在口角、眼睑等功能部位应避免过长的直线缝合
E. 缝合顺序应先固定侧,后游离侧;先组织薄弱侧,后肥厚侧
3. [单选题]在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重要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肥大细胞
E. 单核吞噬细胞
1.正确答案 :D
2.正确答案 :E
3.正确答案 :C
解析: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来源于骨髓髓样前体细胞。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嗜酸性粒细胞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下的结缔组织内,循环血中仅有少量存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都表达有高亲和力的IgEFc受体(FcεR Ⅰ),胞质中含有嗜碱性颗粒,储存有肝素、白三烯、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介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Ⅰ型超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在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在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可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局部聚集。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组胺酶灭活组织胺,释放芳基硫酸酯酶灭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同时也可直接吞噬和破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出的颗粒,从而下调Ⅰ型超敏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被某些细胞因子,如IL-3、IL-5、GM-CSF或PAF活化后,亦可表达高亲和力的IgE Fc受体,引发脱颗粒,参与Ⅰ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形成和维持。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