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既可以泻下,又能清肝的药物是
A. 番泻叶
B. 甘遂
C. 芦荟
D. 芫花
E. 火麻仁
2. [单选题]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3. [单选题]治疗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最宜选用的方剂是
A. 苓桂术甘汤
B. 厚朴温中汤
C. 大秦艽汤
D. 茯苓丸
E. 理中丸
4. [单选题]治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窍闭神昏首选的药组是
A. 天南星,半夏
B. 郁金,石菖蒲
C. 郁金,佩兰
D. 砂仁,豆蔻
E. 白芥子,白附子
5. [单选题]虚证的治疗原则是
A. 损其有余
B. 实则泻之
C. 阴中求阳
D. 补其不足
E. 热者寒之
6. [单选题]引起"水土不服"的发病因素是
A. 地域因素
B. 气候因素
C. 先天禀赋,体质较弱
D. 生活、工作环境
E. 精神状态
7. [单选题]药品的长期稳定性试验至少需要观察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18个月
E. 24个月
8. [单选题]关于煎药说法错误的是
A. 煎药前应先用热水浸泡药物半小时左右
B. 应掌握好火候与时间,以防煎干或煎焦
C. 汤剂应做到煎透榨干
D. 对毒性、烈性药材的煎煮,应在煎药用具上明显标记,使用完毕,应反复洗擦
E. 煎药过程中,有特殊气味、颜色较深的药物宜后下
9. [单选题]枳实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是
A. 枳实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B. 枳实对胃肠道有抑制作用
C. 枳实对胃肠平滑肌呈双向作用
D. 枳实、枳壳对胃肠作用不同
E. 枳实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不能用于治疗胃下垂、胃肠无力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10. [单选题]薄片是指下列哪种规格
A. 0.5mm以下
B. 1~2mm
C. 2~4mm
D. 3~5mm
E. 4~6mm
1.正确答案 :C
解析:番泻叶、芦荟,均性寒而善泻下通便,治热结便秘。相异的是:番泻叶力强效速,又能行水消胀,治腹水水肿;少量用还能助消化,治食积腹胀。芦荟则又善清肝、杀虫,治肝经实火诸证、小儿疳积、虫积腹痛;外用还治癣疮。此外,番泻叶泡水服即效,入煎剂当后下,芦荟则只入丸散。主治肝火头痛,目赤肿痛,烦热惊风,热结便秘,虫积腹痛,小儿疳 积,湿疮疥癣,痔瘘。火麻仁善润肠通便,凡年老、体虚、久病及产妇因津血不足所致肠燥便秘即可选用。甘遂、芫花,均有大毒而归肺、肾、大肠经,均善泻水逐饮,治身面浮肿、大腹水肿及胸胁停饮,并常相须为用。甘遂性寒,善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兼治风痰癫痫;芫花性温,善杀虫疗疮,外用治头疮、白秃、顽癣、冻疮,兼能祛痰止咳,除最善治胸胁停饮外,又兼治寒痰咳喘。可以泻下,又能清肝的药物为芦荟。
2.正确答案 :D
解析: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五行的特性:1.木的特性 古人称“木日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2.火的特性 古人称“火日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3.土的特性 古人称“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为万物之母”之说。4.金的特性 古人称“金日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5.水的特性 古人称“水日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3.正确答案 :D
解析:茯苓丸,中医方剂名,别名治痰茯苓元。为祛痰剂,具有燥湿行气,软坚消痰之功效。主治痰流四肢之臂痛证。症见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等。临床常用于治疗肩周炎、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上肢血管性水肿等属于湿痰者。故此题应选D。
4.正确答案 :B
解析:石菖蒲辛散苦泄,芳香温通,归心、胃经。既善化痰湿、开窍闭,治痰湿蒙闭心窍诸证;又能宁心神、和胃气,治心气亏虚之心悸失眠、健忘恍惚,以及湿浊中阻与噤口痢等。郁金解郁开窍,清心热,治痰浊蒙蔽心窍、热陷心包之神昏者,可配石菖蒲、栀子,如菖蒲郁金汤。
5.正确答案 :D
解析:虚则补之。
6.正确答案 :A
解析: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越了这个范围即会出现病理性反应。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如春季常见温病,夏季多发中暑,秋季常见燥证,冬季多有伤寒。每个地区有其特有的地方病。在人的迁移过程中,如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生活习惯,就有可能生病,通常称之为“水土不服”。故引起"水土不服"的发病因素是地域因素。
7.正确答案 :C
8.正确答案 :A
9.正确答案 :C
解析:枳实对胃肠道平滑肌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效应,呈现双向调节作用。
10.正确答案 :B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