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体质偏阴者治宜( )"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执业医师第一阶段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单选题]体质偏阴者治宜( )
A. 甘寒凉润
B. 补气培元
C. 健脾芳化
D. 清热利湿
E. 温补益火
[单选题]患者,女,23岁。左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舌质红,脉数。用药应首选的药物是( )
A. 鸡血藤
B. 首乌藤
C. 独活
D. 络石藤
E. 威灵仙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尺泽穴位于
A.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B.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向外0.5寸处
C. 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肘横纹中
D.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E. 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肘横纹中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癫证痰气郁结证主方
A. 生铁落饮
B. 顺气导痰汤
C. 二阴煎
D. 养心汤
E. 镇肝熄风汤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某药的半衰期为8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所需的最短时间是
A. 2天
B. 8天
C. 1天
D. 6天
E. 4天
正确答案 :A
解析: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也是确定临床给药方案的参考依据。绝大多数药物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些药物在体内经过4~6个半衰期后,体内药物可基本消除(消除93.5%~98.4%)。
[单选题]"重阴必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 阴阳互根
B. 阴阳交感
C. 阴阳消长
D. 阴阳对立
E. 阴阳转化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下列病证除哪项外均可见腻苔
A. 顽痰
B. 食积
C. 湿热
D. 阴虚
E. 痰饮
正确答案 :D
解析:腻苔可见于湿热、痰饮、食积、顽痰。
[单选题]体现医患之间契约关系的有下列做法,但应除外
A. 先收费用然后给予检查处置
B. 医生向患者做出应有承诺
C. 患者被迫送红包时保证不给医生宣扬
D. 患者挂号看病
E. 先签写手术协议书然后实施手术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厥阴病基本病机特点是
A. 阴阳两虚
B. 邪热伤阴
C. 肾阳虚衰
D. 营卫不和
E. 寒热错杂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栝蒌薤白白酒汤证的病机是
A. 寒饮内停,逆而上冲
B. 胸阳不振,痰饮上乘
C. 痰涎壅塞,胸中痹阻
D. 胸阳衰微,寒饮上乘
E. 饮邪上乘,胸中气滞
正确答案 :B
(2013)女,19岁。因心理问题正在接受长程精神分析治疗,患者迟到,心理治疗师语带责备,患者当即大发雷霆。患者的发怒现象最可能属于胸膜摩擦音与心包摩擦音的鉴别要点是用于治疗心痛、心悸、呕血、咯血、疔疮的腧穴是(
《献血法》规定,献血者两次献血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阳脉之海"指的是(2005)红细胞血型所涉及的特异物质类型是下列哪一组症状不属于湿温卫气同病证的表现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见于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法定义务。不
凡违反麻醉药品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没收全部麻醉药品和非法收入,并视情节轻重给予非法所得金额5~10倍的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处罚治疗肺痈咳吐脓血,热毒疮疡,其功效是( )(2013)马斯
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者不予注册下述哪项改变不属于化生( )某医学院曾收治三例分别在院外接受过试验性肝穿刺引起急性腹膜炎的病人。术中医生在抽出脓液5~10ml后,即拔除穿刺针,术后未作常规处理,
医师考核不合格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患者男,阵阵发作,舌苔薄黄少津,均可选择胸部X线检查进行鉴别一至两个月
一至三个月
三至六个月#
六至十二个月
十二个月以上养阴清肝,当第七肋
现代临终关怀事业的创立者是以下意识障碍中哪种表现是最轻浅的湿温,身热不扬,脘痞腹胀,大便溏泻,小便混浊,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南丁格尔
乔治
桑德斯#
罗纳德
约翰浅昏迷
意识模糊
嗜睡#
谵妄
深昏迷清热化湿
宣开湿浊
下列哪项不正确下列关于小脑的描述正确的是肺和胸膜触诊哪项不正确患者女,但大量呕吐后减轻。查体:轻度脱水,痰菌阴性者,并非是足量,X线病灶有炎性成分,尽量采用短程化疗(6个月);对病灶部分硬结,暂不用化疗等原则
以下哪条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基础由大承气汤化裁为小承气汤属于( )黄汗的病机特点为患者,女,28岁。妊娠1个月,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脉滑。治疗应选的药物是望
闻
问
切
以上都是#药味加减的变化
药量增减的变化
剂型更换
在处理保守医密与讲真话二者关系时应该对国家鼓励开展中医药专家技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继承工作,培养高层次的下列除哪项以外,均为癫证的特点慢性病人保密,不讲疾病实情
传染病人保密,不讲疾病实情
妇科病人保密,不讲疾
对危重急性中毒者,治疗上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温阳通便,泻下寒积的常用配伍药对是哪项是有机磷中毒的机制吸氧
导泻
维持生命体征并终止毒物接触#
洗胃
使用特效解毒药甘草与芒硝
附子与大黄#
巴豆与桔梗
大黄与芒硝
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