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选题]有关咯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咯血伴发热可见于肺结核
B. 肺结核是最常见的咯血原因之一
C. 咯血伴胸痛可见于肺梗死
D. 咯血伴咳嗽可见于支原体肺炎
E. 咯血伴黄疸须注意大叶性肺炎
2. [多选题]下列淋巴结中,属第Ⅵ区淋巴结的是:
A. 颏下淋巴结
B. 甲状腺淋巴结
C. 气管前淋巴结
D. 气管旁淋巴结
E. 耳后淋巴结
3. [单选题]巨大乳头是指结膜乳头直径大于( )
A. 0.5mm
B. 1mm
C. 2mm
D. 2.5mm
E. 3mm
4. [单选题]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是
A. 病原体、人体和他们所处的环境
B. 病人、污染物和外界环境
C. 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与终末宿主
D. 微生物媒介与宿主
E. 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5. [单选题]用于被动免疫的是
A. 伤寒疫苗
B. 卡介苗
C. 麻疹疫苗
D. 白喉类毒素
E. 破伤风抗毒素
1.正确答案 :ABCDE
2.正确答案 :ACD
3.正确答案 :B
解析:>0.3mm为大乳头,>1mm为巨大乳头。
4.正确答案 :A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核学生对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选答"B","病人、污染物和外界环境"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因为人体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才叫传染。应复习传染的概念;②选答"D","微生物媒介与宿主"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条件,并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③选答"E","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是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并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要点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是变化的条件,人体是变化的根据,病原体要通过人体起作用,至于环境因素,不仅可以改变病原生物的生存条件,而且可以引起它们遗传性质的改变,使之丧失或获得新的对人体的致病能力,因此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是病原体、人体和他们所处的环境。
5.正确答案 :E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核学生对传染病中如何保护易感人群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伤寒疫苗"为死或活的减毒疫苗,其接种过程为主动免疫,应复习伤寒的预防措施;②选答"B","卡介苗"为死或活的减毒疫苗,其接种过程亦为主动免疫,应复习结核病的预防措施;③选答"D",接种"白喉类毒素"是可使机体产生对抗毒素的特异性主动免疫,应复习白喉的预防措施。要点破伤风抗毒素是马血清制剂,主要作用为中和游离的外毒素,是被动免疫。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