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患者女,34岁,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起病之初曾有恶风、发热,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应诊断为
A. 痛痹
B. 行痹
C. 着痹
D. 热痹
E. 中风
2. [单选题]下列哪项治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A. 手足不温,脉沉实有力,腹痛便秘
B. 手足热甚,脉洪大,呃逆纳差
C. 手足汗出,脉浮缓,发热恶风
D.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便溏呕呃
E. 手足寒,脉沉微,下利清谷
3. [单选题]《金匮要略》治疗上燥下寒的小便不利之方是
A. 白虎汤
B. 猪苓汤
C. 五苓散
D. 肾气丸
E. 栝蒌瞿麦丸
4. [单选题]下列具有止吐作用的药物中,不正确的是
A. 甲氧氯普胺
B. 昂丹司琼
C. 硫乙拉嗪
D. 米索列前醇
E. 苯海拉明
5. [单选题]神经元的尼氏体在电镜下是
A. 高尔基复合体
B. 线粒体
C. 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D. 滑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E. 溶酶体
6. [单选题]手、足三阳经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
A. 阳明在前,太阳在侧,少阳在后
B. 太阳在前,少阳在侧,阳明在后
C. 少阳在前,阳明在侧,太阳在后
D. 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E. 太阳在前,阳明在侧,少阳在后
7. [单选题]舌体短缩,色青紫而湿润,是由于
A. 气滞血瘀
B. 痰浊内阻
C. 寒凝筋脉
D. 肾精攻心
E. 热盛动风
8. [单选题]某肝癌患者病情已到晚期,处于极度痛苦之中,自认为是肝硬化,寄希望于治疗,病情进展和疼痛发作时,多次要求医生给以明确说法和治疗措施。此时,医生最佳的伦理选择应该是
A. 正确对待保密与讲真话的关系,经家属同意后告知实情,重点减轻病痛
B. 恪守保密原则,继续隐瞒病情,直至患者病死
C. 遵循病人自主原则,全面满足病人要求
D. 依据知情同意原则,应该告知病人所有信息
E. 依据有利原则,劝导病人试用一些民间土方
9. [单选题](2004、2012)可分泌胃蛋白酶原的主要细胞是
A. 肥大细胞
B. 壁细胞
C. 黏液细胞
D. 杯状细胞
E. 主细胞
10. [单选题]下列哪项为肺痿的主症
A. 咳吐浊唾涎沫
B. 面白
C. 形体瘦削
D. 头晕
E. 时有寒热
11. [单选题]期门穴的位置是
A. 锁骨中线上,当第四肋间隙处
B. 锁骨中线上,当第五肋间隙处
C. 锁骨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
D. 锁骨中线上,当第七肋间隙处
E. 以上都不是
12. [单选题]胸痹轻证见症为
A. 胸痹缓急
B.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C.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D. 胸中气塞,短气
E. 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气
13. [单选题]据《素问·咳论》,不属咳证成因的是
A. 外感邪气
B. 内伤饮冷
C. 春季之淫气,乘主时之五脏,进而传与肺
D. 秋季之淫气,乘主时之五脏,进而传与肺
E. 怒气
14. [单选题]风热咳嗽、痰热咳嗽均为适宜的药组是
A. 前胡、浙贝母
B. 瓜蒌、天竹黄
C. 竹茹、桔梗
D. 白前、荆芥
E. 旋覆花、马兜铃
15. [单选题]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B.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C. 直接对抗内毒素
D. 使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并促进其游走和吞噬功能
E. 抗炎、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耐受力,制止危重症状的发展
16. [单选题]男性,25岁。腹泻5年,2次/日,伴里急后重感,偶有便血,无发热,粪细菌培养阴性。肠镜检查:乙状结肠血管纹理不清,黏膜颗粒状,轻触易出血。下列可能的诊断是
A. 肠道功能紊乱
B.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C. 溃疡性结肠炎轻度
D. 溃疡性结肠炎重度
E. Crohn病
17. [单选题]下列关于肠鸣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械性肠梗阻时肠鸣音亢进
B. 正常人的肠鸣音约6~10次/分
C. 麻痹性肠梗阻时肠鸣音活跃
D. 电解质紊乱时不影响肠鸣音
E. 胃肠道大出血时肠鸣音减弱
18. [单选题]患者,男,50岁。腰部疼痛呈持续性或间隙性,疼痛向会阴、阴囊及大腿内侧放射,检查:腰部未发现有明显压痛点,腰部活动正常,肾区有叩击痛。B超检查提示:肾盂结石。针灸治疗可取下列哪组穴位
A. 肾俞、关元、阳陵泉、委中
B. 肾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C. 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委中
D. 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
E. 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19. [单选题]漏出性出血多发生于
A. 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后静脉
B. 小静脉
C. 小动脉
D. 大静脉
E. 大动脉和中动脉
20. [单选题]《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应当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的是
A. 甲类、乙类传染患者
B. 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患者、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
C. 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诊断前
D. 乙类、丙类传染病患者
E. 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