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女,54岁。因阵发性紧张、上腹部不适、失眠3个月来诊,怀疑自己患"重病"。患者丈夫半年前诊断为晚期肝癌。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无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惊恐障碍
B. 心境障碍
C. 广泛性焦虑障碍
D. 精神分裂症
E. 急性应激障碍
2. [单选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尊重患者的人格、信仰和文化
B. 在诊疗过程中,以人本主义态度给患者切实的医疗帮助
C.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充分理解患者的情绪与行为
D. 相信良好医患关系是可以建立的
E. 尽量与患者发展超出诊疗范围的人际关系
3. [单选题]下列关于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抽动常可受意志克制数分钟到数小时
B. 运动抽动症状此起彼伏,并渐向上肢或下肢发展
C. 首发部位常为面部某肌群
D. 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
E. 大多发病于12~15岁
1.正确答案 :C
解析:起病的诱因对于应激障碍还不够强烈,临床表现不符合惊恐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特点。
2.正确答案 :E
解析: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相信良好医患关系是可以建立的;②尊重患者的人格、信仰和文化;③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充分理解患者的疾病行为和情绪反应;④在诊疗过程中,以人本主义态度给患者切实的医疗帮助;⑤理解医患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关系,医生应根据情况适时做出调整;⑥医患关系是围绕着疾病的诊疗而形成的,也只应局限于求医和提供医疗帮助的过程,不应发展任何超出此范围的人际关系。
3.正确答案 :E
解析:此题考点为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为最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症状。多首发于头面部,如眨眼、耸鼻、皱额、张口、侧视、摇头、斜颈和耸肩等。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症状,如清嗓、咳嗽、吼叫、嗤鼻、犬叫或“啊”、“呀”等单调的声音。也可见多个部位的复杂运动抽动,如蹦跳、跑跳和拍打自己等。部分患者的抽动始终固定于某一部位,另一些患者的抽动部位则变化不定,从一种表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例如,开始为眨眼,持续一、两个月后眨眼消失,继之以斜颈。还有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症状,如有皱额、斜颈和上肢抽动等。这类抽动障碍起病于学龄早期,4~7岁儿童最常见,男性为多。抽动症状在一天内多次发生,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一年。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