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在杂交瘤技术中,骨髓瘤细胞作为理想的脾细胞融合对象,与以下特性无关的是
A. 稳定易培养
B. 自身不分泌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
C. 融合率高
D. 是次黄嘌呤磷酸核酸核糖转化酶(HG-PRT)的缺陷株
E. 抗体分泌功能
2. [单选题]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是
A. 血型相配
B. 免疫耐受诱导
C. 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 选择MHC配型相配的供者
E. 以上均对
3. [单选题]首先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的是
A. Leeuwenhoek
B. Koch
C. Pasteur
D. Jenner
E. Fleming
4.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现象暗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发生纤维化
A. 巨核细胞减少
B. 见泪滴状红细胞
C. 有核红细胞无或少见
D. Ph染色体阳性
E.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5. [单选题]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的非发酵菌是
A. 假单胞菌属
B. 产碱杆菌属
C. 不动杆菌属
D. 黄杆菌属
E. 莫拉菌属
6. [单选题]HIV的检测中,常用ELISA法检测的蛋白是
A. p24
B. p7
C. p17
D. gp41
E. gp120
7. [单选题]关于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下列错误的是
A.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 激活补体
C. 形成攻击膜复合体
D. 介导ADCC
E. 亲细胞作用
8. [单选题]下列哪种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
A. 大圆上皮细胞
B. 小圆上皮细胞
C. 尾形上皮细胞
D. 鳞状上皮细胞
E. 肾小管上皮细胞
9. [单选题]最幼稚的网织红细胞是
A. 有核红细胞
B. 网型
C. 破网型
D. 点粒型
E. 丝球型
10. [单选题]生理情况下,出生几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造血
A. 3个月
B. 4个月
C. 5个月
D. 2个月
E. 1个月
1.正确答案 :E
解析:交瘤技术的目的是制备对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融合一方必须是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选用被免疫动物的脾细胞,脾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抗体分泌功能。融合细胞另一方则要求在培养条件下的永生性,只有肿瘤细胞才是具备这一条件,所以选择同一体系的骨髓瘤细胞,因多发性骨髓瘤是B细胞系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稳定易培养、自身不分泌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融合率高,是次黄嘌呤磷酸核酸核糖转化酶(HGPRT)的缺陷株,是理想的脾细胞融合对象。
2.正确答案 :E
解析: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就是A、B、C、D四项。
3.正确答案 :B
解析:首先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的是Koch。
4.正确答案 :B
解析:骨髓发生纤维化血象中可见泪滴状红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则不可见泪滴状红细胞。
5.正确答案 :E
解析: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多数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如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均可生长,而莫拉菌属和艾肯菌属不生长。
6.正确答案 :A
解析:抗核心蛋白p24及其前体p55的抗体在血清中出现最早;在HIV的检测中,常用ELISA法检测的抗原是p24。
7.正确答案 :C
解析:Ig生物学功能:(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阻断病原物入侵以及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功能。(2)激活补体:抗体与补体结合后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 :1)调理作用:IgG/Ig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参与ADCC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识别包被靶抗原上IgG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3)介导I超敏反应: IgE为亲细胞抗体,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后使其致敏,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就会产生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I超敏反应(4)穿过胎盘和粘膜。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的抗体,保护婴儿免遭感染。分泌性IgA可在粘膜发挥抗感染作用。(5)免疫调理。故正确答案为C。
8.正确答案 :C
解析: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
9.正确答案 :E
解析:网织红细胞根据不同发育阶段分5型,分别是:0型,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含网状物,见于骨髓。 1型(丝球型),红细胞充满网状物,见于骨髓。 2型(网型),红细胞网状物结构松散,见于骨髓。 3型(破网型),红细胞网状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排列,见于外周血。 4型(点粒型),红细胞内为分散的,细颗粒,短丝状网状物,见于外周血。 ICSH分为1-4型,不包括0型。
10.正确答案 :D
解析: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