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逍遥散主证的病机是
A. 肝郁脾虚
B. 肝脾不和
C. 营血虚滞
D. 土虚木乘
E. 肝郁脾虚血虚
2. [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B. 国家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C. 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目的是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D. 卫生部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E.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3. [单选题]蜈蚣的常用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
A. 2~6g
B. 1~3g
C. 3~9g
D. 5~10g
E. 3~5g
4. [单选题]黄龙汤的组成药物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外,其余的是
A. 生地黄,玄参,麦冬
B. 人参,当归,牛膝
C. 人参,当归,甘草
D. 生地黄,海参,玄参
E. 当归,芍药,麦冬
5.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疾病基本病机的是
A. 阴阳失调
B. 外感六淫
C. 气血失常
D. 邪正盛衰
E. 津液代谢失常
6. [单选题]七情致病最易损伤
A. 肝、脾、肾
B. 心、脾、肾
C. 心、肝、脾
D. 心、肺、肾
E. 心、肝、肾
7. [单选题]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
A. 健脾益气,养胃和中
B. 益气补血,健脾温阳
C. 补中健脾,渗湿止泻
D.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E. 健脾养胃,渗湿和中
8. [单选题]给付鲜药时正确的操作是
A. 为防止腐烂可在阴凉处晾干
B. 要单包以免影响他药
C. 最多只能配给3天剂量以免腐烂
D. 可打开包装将鲜药保存在湿沙中
E. 应放在冰箱冷冻室保存
9. [单选题]下列关于"实"的病机概念叙述错误的是
A. 外感邪盛
B. 肌肤经络闭塞
C. 气机升降失调
D. 脏腑功能亢进
E. 气血壅滞瘀结
10.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有平肝疏肝功效的是
A. 天麻
B. 牛黄
C. 珍珠
D. 钩藤
E. 蒺藜
1.正确答案 :E
解析:逍遥散,中医方剂名。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等属干郁血虚脾弱者。故此题应选C。
2.正确答案 :D
解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三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医疗卫生机构中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工作。 本条规定了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职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医疗卫生机构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具体实施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3.正确答案 :E
4.正确答案 :C
解析:黄龙汤组成:大黄、芒硝、厚朴、人参、当归、甘草、枳实。用量:大黄9g、芒硝12g、枳实 6g、厚朴3g、当归 9g、人参6g、甘草3g。故此题应选B。
5.正确答案 :B
解析: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病邪作用于人体,机体的正气必然奋起抗邪,而形成正邪相争,破坏了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或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或使气血运行紊乱,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因此,尽管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征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各个疾病、各个症状都有其各自的病机,但总体来说,离不开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等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病机变化一般规律是疾病的基本病理机制,是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或影响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反应,是分析认识各种各类疾病和病证的理论基础。因此,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属于基本病机。外感六淫不属于此。
6.正确答案 :C
解析:由于心、肝、脾三脏在人体生理活动和精神心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情志内伤最易损伤心、肝、脾三脏。
7.正确答案 :D
解析:补中益气汤的功用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故此题应选C。
8.正确答案 :B
9.正确答案 :C
解析:实,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邪气的致病力强盛,而正气的抗病能力未衰,正邪相搏,斗争激烈,反应明显,临床表现为剧烈、有余的证候。气机失调,是指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理变化。
10.正确答案 :E
解析:答案:A解析:刺蒺藜功能平肝疏肝、祛风明目;天麻功能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牛黄功能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钩藤功能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珍珠功能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因此答案是A。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